如何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13 10:36:05

如何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学生将来生活、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现代教学手段所淘汰。那么,数学老师要研究创新教学方法,这是必然。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呢?

首先,创设氛围,激活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要运用直观思维思考和分析,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因为思维的限制,不能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环节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他们思路清晰,能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分析理解。这要求教师一方面通过自己专业教学能力,用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W模式,让学生对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作用,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自主探究学习。

其次,创新模式,引导探究。创新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筛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案,使学生在趣味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中产生求知欲,主动进行探究。在创新教学模式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运用直观的图片、挂图、多媒体等进行教学,能为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情境中进行思考,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利用直观情景教学,能搭建学生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跨越的桥梁,使他们能在情境中认知和掌握。例如,在教学数字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下位找朋友,自己找几认几,从“1”到“9”。这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会很热情的参与。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他们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问题创新,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积极思考过程中能深入分析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开展问题教学,能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那么,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带趣味性的问题,并且要有新意,使学生对解决问题产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分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先给出学生一些多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叫学生完成,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不能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并快速说出结果?问题提出来之后,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会提出很多问题。这时,教师顺水推舟,引入乘法口诀,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乘法口诀,并学会运用。在开展问题教学时,教师要改变题海战术的做法,注重问题的质量,根据教学重难点提出问题,使问题教学突显实效。

3.丰富实践活动,强化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单靠课堂远远不够,还需要丰富的数学活动来补充。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意识,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积极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数学口算比赛,让学生有意识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生活垃圾再利用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再利用,构建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增加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数学课堂中走出来,走入到实践中学习,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再又把对数学实践的探究热情带入到课堂上,认真学习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探究能力。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严厉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学生也从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成学习主体。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好学习方法,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探究,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培养他们的学习主体意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使他们在新的教学方式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探究中获得学习成就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湖南澧县澧南镇中学 415500)

上一篇:如何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有效合作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