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实施挫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07-13 05:52:37

在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实施挫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啦啦操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其运动自身特点要求学生具有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挫折教育是被国际国内公认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把挫折教育运用在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及对比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啦啦操教学训练中实施挫折教育的效果和影响进行实验对比研究,探讨了啦啦操教学训练中教师实施挫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渗透挫折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旨在为高校啦啦操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以天津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啦啦操校队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分为A班和B班。分别为实验组(20人)和对照组(20人),对其进行啦啦操教学训练实验。两组的教学训练时间、进度等条件安排均相同。测试的仪器和方法均按规定由专人测试.经统计学t检验( P> 0. 05) ,测试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对等实验对象。(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目前在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学生的挫折表现类型主要体现为焦虑紧张、缺乏自信、恐惧失败、体力精神状态不佳及其它因素五大类。其中有38.1%的学生有恐惧失败的挫折心理,所占比例最大。

2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挫折教育实施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表2实验后两组学生啦啦操专项素质指标测试与统计检验结果

地安排学生在外界干扰比较严重的环境下进行训练表演,培养学生克服由于各种外界干扰而造成的紧张情绪。(2)可以在教学训练中创设比赛时临时出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音乐的错放及中途故障、托举的失误)等等,正确引导学生采用失利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从而使学生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可以从容应对困难。(3)在学生体力疲劳的情境下,可以根据学生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逐渐提高训练的难度和运动强度,要求运动员克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去完成成套动作,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三,结合多种训练法实施挫折教育。啦啦操教学训练中,教师可以变换采用多种教学训练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针对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啦啦操教学训练中可有意识地让这部分同学组队,并与较强的队进行竞争性的比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

1结论

第一,啦啦操教学训练中学生的挫折行为主要表现为心理状态上的外部因素,而在身体状态等内部因素上较少体现。第二,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可采用因人而异、创设困难挫折情境、综合多种训练法以及团队合作等方式方法,合理地运用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及啦啦操综合素质。第三,挫折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具有积极效果。第四,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实施挫折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具有积极影响。

2建议

第一,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对学生挫折情景的设置要合理适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避免过犹不及,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第二,在啦啦操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挫折教育的价值。第三,教育者应当加强对挫折教育的宣传力度及挫折教育文化的渗透,才能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上一篇: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策略 下一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