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中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2-07-13 02:06:20

浅谈高中数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课程,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的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际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自己的看法。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素质教育。

一、构建素质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全面发展

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般是:学科标准、会考说明、高考考试说明、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实际水平等。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在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学目标必须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的协调和全面发展。如知识目标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认知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应用”什么等具体目标;能力目标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识记、阅读、模仿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自学能力;情感目标即为个性品质目标,它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到一个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此外,素质教育还特别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广泛了解学生,建构素质化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高中数学,知识多,如果仅仅教给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学生只会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不知道从中获取精神的力量,必将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实现了教书而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而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联系知识,采用各种形式与方法,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教材和一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讲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史,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来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刻苦钻研精神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租J=进心。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问题,典型习题及其变式、引申与拓展等,创设问题情境,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设计学生活动时,教师应考虑活动的方式和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适合学生的能力,紧扣教学内容,并顾及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做到学生人人有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方式、任务、时间和角色等。

四、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新课标对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也是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高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功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方面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分析概括数学概念。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题,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例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概括实际问题形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如对于一些金融、经济的数学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经济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都蕴含在数学思想中,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数学。高中数学蕴含着比如待定系数法、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和具备自觉采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对于数学概念教学,如果只是讲解定义,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比较抽象。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从源头上理解概念;对于定理、法则教学,要重视推导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学习的热隋;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讲解,教师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如何推理、如何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等。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高中数学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要结合数学自身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教师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上一篇:数学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