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记忆改革开放

时间:2022-07-13 11:49:48

流行音乐记忆改革开放

在文艺局支持指导下,中国音乐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承办,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授勋活动10月24日荣耀鹏城。

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为深圳颁发“中国流行音乐先锋城市”证书,《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等6首作品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贡献勋章;《乡恋》《一无所有》《同一首歌》《我热恋的故乡》《常回家看看》等30首歌曲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勋章。80耄耋的乔羽、李光羲,70古稀的谷建芬、张丕基,60花甲的王付林、王立平,50天命的陈哲、雷蕾,还有40不惑、30而立的高晓松、李春波、王晓锋……中国音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特为活动题辞:流行音乐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号角、记忆。

高峰论坛:最权威的理论疏通

10月24日上午,“回首30年 展望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高峰论坛”在深圳电视台演播厅召开。这是一个有充分前期策划与理论准备的主题研讨会,9位特约宣讲者针对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萌芽、成长、发展各阶段实践,高度提炼理论梳通。

“中国流行音乐在其诞生之初就具备了复杂的品格”。乐评人、人民音乐杂志执行副总编金兆钧提出,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美学的发展特点是:创作先于研究;意识形态重于艺术本体;理论与实践分立;核心之争是道德与娱乐。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大量而充分的田野作业,社会人文学科多方位的综合考察,同时还应配合以同等精力的共时性观察和批评,才可能为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研究找到一条既保持一定距离又不致高高在上的思路。

亲历30年风雨兼程的中国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词曲作家付林于回顾与思考中感喟,从黎锦晖1927年写作第一首《毛毛雨》、1928年创建中华歌舞团算起已走过了80年;现代流行音乐则像一个脆弱的孩子跌跌撞撞走到而立之年。中国传媒大学曾遂今教授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在完善自身文化品位、艺术品位的同时,正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听众所理解、所接受。深圳文联驻会副主席姚峰强调,广东的流行乐坛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航母”的发动机,它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音乐文化精神;在大陆流行音乐破冰初期,深圳无疑是港台歌曲登陆的一条必经之路,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融合创新的探索和示范者的角色。

词作家宋小明从“三次浪潮”谈纵横流行歌曲词坛各时期的流派特征及代表人物,并涉及“网络时代”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一切,“真诚让位于调侃、自省让位于自嘲、批判让位于反讽、结构让位于解构。这不但是事实,更是潮流”;北师大博士雷美琴认为:“音乐批评与理论探讨不再只是现象的附属或是回应,而有了更多的独立性,理论研究相对理性,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较好的发展”,有学院派人士参与,开始出现能自成体系的、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专题研究。音乐是怎样“流行”起来的?中国音像协会王炬认为,音像唱片业是音乐产品创作和流通的重要平台;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许晓峰则围绕《音乐回归现场》阐述观点,“现场音乐是音乐的原本形态”,继而从艺人、观众、市场角度提出,现场音乐是行业标准、生活方式和“一条腿”,关键两条是传媒推动及发展乐队文化。

授勋晚会:最激情的现场演示

这是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界规模和规格空前的盛典。10月24日晚,《我们一起走过――全国流行音乐盛典暨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授勋晚会》在深圳体育馆隆重上演。授勋晚会围绕主题,以编年体例为主线,以歌曲作品为载体,通过钩沉、揭秘、澄清、展望,音乐往事、人物故事纵深贯穿。现场演唱、授勋仪式与多媒体大屏幕演示交替重合,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隧道,重返激情燃烧的年代。

“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李光羲首唱该作时年50岁,80高龄老人歌声依旧动人,“我48年前从北京到深圳演出《茶花女》,深圳只有两座楼,华侨饭店和深圳剧院,周围全是农田,如今现代化鹏城日新月异”。李谷一、程琳还原了《乡恋》《小螺号》首唱原版,音乐熨平了歌者额头与心灵的皱纹;腾格尔那一首高亢入云的现代少数民族流行音乐代表作《天堂》推出音乐会第一个高潮;虽然《绿叶对根的情意》,毛阿敏的美丽倩影化作崔京浩的青春容颜;《春天的故事》,清润的女声独唱变成了纯美的童声合唱;但原版首唱的比例仍约占授勋金曲总数的70%。朱明瑛和王珏母子同唱《大海啊,故乡》,真实反映了两代人的美学理想与情调风格的差异;女作曲家张卓娅回忆,《小草》是第一首用一把吉他伴奏的创作歌曲;郭峰、韦唯领衔《让世界充满爱》,在全场观众拍手应和中将晚会推向最后的高潮。“难忘今宵难忘今宵……”,已成就中华民族佳节年度祈愿祝福的经典,回荡耳畔深情绵延。

百姓感言:最真实的大众心声

此次评选采取一个极端作法,同以往类似活动最大区别,所有评委成员,词曲作者一个也不留,将“回避制度”进行到底。十数位评委全部来自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他们与新时期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同步同行。

因只有30首歌曲授勋,按照规定一位作者不能超出两首。谷建芬和陈哲两位成为最大赢家。已故作曲家时乐、施光南、王酩艺术生命常青,他们的荣耀依然存活在永恒的旋律中,人们没有忘记他们做出的“特殊贡献”。

应该说,入选授勋的30首“流行金曲”非常“广谱”,并非狭义界定的“流行音乐”范畴,它们是曾经或仍旧在大众生活中“流行的歌曲”,而不以曲风或唱法划界。同一首《你是这样的人》即有戴玉强、刘欢演绎的美声、通俗两个版本;《青藏高原》经李娜首唱、韩红翻唱,新生代实力唱将姚贝娜别具一格,照样赢取一片喝彩。歌捧人、人抬歌,长江后浪推前浪,大浪淘沙留下几多闪光的金子?本报记者在30岁-80岁之间不同身份职业人群中随机采访,请受访者点出印象最深的5首歌曲,获悉信息差距甚大,发人深省。这就是改革开放30年个体和集体的音乐记忆,30首实在无法“一网打尽”,但30首确有一定代表性,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发现,在30首歌曲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品辐射力最强,究其原因极为复杂。正如曾遂今教授所言,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的流行音乐作品,已充满于全球网络“管道”之中,这种“自来水效应”带来的海量性、自主性、多重性、廉价性,已经导致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还有一个关键词,创作的心态与状态的变化。刘青告诉记者,当初为一首《祝你平安》,作曲家给演唱者上课讲解,反复磨合两个多月。“现在的歌手连视谱带录音,最多一天,甚至一两个小时。忙啊太忙了,哪有功夫、哪有心思,慢慢‘磨’出来一首歌”。这无疑是流行音乐创作的普遍问题。新世纪10年、20年、30年,还会留下多少真正“流行”过的高含量、高纯度的“金曲”?

上一篇:重庆交响乐团靠作品说话 下一篇:师馨 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