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乐团与院校产销直通车

时间:2022-06-17 03:07:42

开通乐团与院校产销直通车

10月27日晚,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为观众奉上了一台名为“东方纪元IV 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的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刘青的《入漫》、权吉浩的《京剧印象》、王宁的《庆节令》、金湘的《索》、姜万通《谐谑曲》及高为杰的《霓裳羽衣舞》,音乐会上演奏的所有作品均出自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的笔下。

音乐会结束后,作曲家们异常兴奋,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不愧是一支‘国字’号的职业乐团,团员不仅基本功很扎实,演奏出来的声音很平衡,指挥彭家鹏对乐团平时的训练不仅细致、严格而且十分有效、到位,他把乐团各声部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而且还在二度创作中艺术地补充了许多我们在创作时都没有想到的元素和环节。更重要的是乐团非常敬业,作为作曲家,我们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他们演出,会觉得很放心”。这台高水平的室内音乐会,作曲家和乐团团员们通过优秀的作品表现了当代人对民族器乐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赞颂,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力推原创民族管弦乐作品,这个话题已是老生常谈。从2005年乐团推音乐季之初,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就在业界率先打出了重视与国内当代作曲家合作的旗号,就像该团艺术总监彭家鹏说的那样“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不够丰富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作品始终是广播民族乐团的重要砝码。目前中国作曲家创作民族交响乐的手法已经与西洋音乐同步了,这就对乐团演奏水准和乐器改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不同作品的排练演出,乐团可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和谐”。几年来,从刘文金、关乃忠到郭文景、谭盾等等,乐团始终力求与更多的国内优秀作曲家合作。

虽然这次的演出表面上看依旧是在力推原创新作,但演出背后却暗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有人这样总结过音乐与美术的极大区别:“音乐不像画画,画好了展出便是成功;但音乐不同,音乐家作曲后还需要人演唱、演奏,才能真正流传下去”。话虽说得明白,但实际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在演出院团苦于鲜有新作品演出的同时,一些新出炉的作品却“养在深闺人未知”。不少作品迷失甚至消耗在了演出之前。

原因何在?除了经费、人情等客观因素之外,更多的障碍来自沟通。一方面,乐团对于新作期许已久却又苦于不能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撞”作品;另一方面,作曲家在期待把自己新作搬上舞台的同时,又怕由于手头资金不足在演出单位门口“碰一鼻子灰”。“两头怕”的结果只有一个――恶性循环,新作难与观众见面。

“作为国家的演出团体,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主动打通这个艺术产销渠道。从院团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力推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尤其是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巡演的阶段,我们力求把中国最优秀的、最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奉献给观众,逐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人关注、热爱中国民族音乐;但另一方面,乐团本身的建设和发展也必须进行一些实验性、实践性的发掘和探索,开掘、展示新作品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从院校的角度来讲,大家的关注点一般都在今年乐团‘消化’了多少应届毕业生上,其实,乐团与院校的合作与配合远不止如此。拿这次演出来说,我们院团又积累了一些新作,也与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作曲家有了进一步沟通和研讨的机会。反过来,这次演出也使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创作的教育及实践更具积极意义。中国音乐资源很丰富,把不同的音乐资源进行重新整和也是现在的创作思路。只有大力抓创作,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民族音乐在群众中才会更具吸引力。”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艾立群如是说。

乐团积累了作品,作曲家的创作实践看到了实际效果――院团与院校的这类合作达到了双赢。同时,观众又可以以最短的时间看到最新的作品,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开通的乐团与院校产销直通车的方式应该说得到了多赢的实际收获。

■艾立群/摄

上一篇:张国勇谈肖斯塔科维奇 下一篇:河南 20首新作亮相合唱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