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

时间:2022-07-13 11:20:00

浅析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

【摘要】统计数据质量是企业统计工作的生命,企业应正视当前统计数据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准问题症结,选准解决对策,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统计工作 数据质量 对策

统计工作遍布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而在油田企业中关键统计数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统计:油水井生产数据、油水井属性数据等。工程统计:包括施工的规模、工程实物量和施工进度等。劳动统计:职工构成及工资等。设备统计:主要包括机械设备拥有数量与利用情况等。材料统计:主要包括材料消耗与储备情况等。财务成本统计: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生产成本等。根据油田生产企业的特点,统计工作主要是以生产、工程、设备统计为核心,而这些统计工作都从班组起就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要求严格地按照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

一、当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数据虚假:这是最常见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数据质量问题。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

数据失真:相同的指标数据由于报出的部门不同而不一致,这种各部门分别进行数据的加工极易产生笔误,所反映的统计数据信息也会出现缺乏逻辑性,甚至出现逻辑关系混乱的现象。

数据收集困难:企业主要是以基层逐级上报的数据为主进行采集分析,采用这种上报方式的结果是数据信息更新迟缓,瞒报漏报情况严重,不能及时反映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二、数据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1)没有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统计工作失去了真正意义:近几年尽管一直倡导说实情、讲实话、报实数,但是仍有少数单位为了在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不是立足于实际如实反映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重点问题,而是采用各种手段欺上瞒下,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资料的瞒报和弄虚作假,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的单一:一直以来,油田企业主营业务的统计工作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数据统计的运行方式都是按照由下到上的纵向运行,数据先由基层班组报到三级单位,经三级加工处理后上报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报企业领导,领导确认后对外报出。其他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研开发统计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的弊端非常大:一是管理部门不能从多方位多角度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综合分析,每个部门统计的信息仅停留在使用的初级阶段;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缩小了统计信息的可用范围。另外企业报送的报表中有很多指标是重复的,但因为报送部门要求的口径、范围、甚至计算方法不同,同一指标由各部门对外报出时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3)数据的采集方法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随着油田企业的改革发展,统计数据采集不科学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目前统计基础数据有些是从ERP系统中取得,有的来自于基层班组的原始记录,有的则是由基层或相关技术人员计算后提供的,统计数据处理的手段比较落后,填报的随意性较大,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下降。

(4)上级部门考核次数和内容过多,检查中的一个重点就是看考核指标。有些考核指标盲目追求高标准严要求,偏离生产实际,指标一年更比一年高,致使基层生产单位产生畏难情绪,只好在统计数字上做游戏,修改数据以期迎检过关。

三、几点对策

(1)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思想。首先要抓领导干部的求实思想,各级领导应从思想深处认识统计“水分”的危害,转变思想观念,带头讲真话、办实事,工作中做到有成绩不浮夸,有问题不隐瞒。其次是抓基层干部思想,把建立层层责任制同动态跟踪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敢于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隐瞒,不造假。三是加强基层员工的思想教育,牢牢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思想,增强员工统计责任心。

(2)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统计管理制度。首先要完善基层统计管理制度及统计标准,对岗位及人员管理、统计台帐及原始记录管理、统计口径及指标计算方法等都做出明确的规定,使统计基础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岗位、基层采油队、采油矿三级统计网络,岗位统计责任落实到人,保证源头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统计部门应对各级单位的报表进行严格审查,包括是否按统计标准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等。对统计工作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及时核对指标变动情况,从各部门的数据比对分析发现问题,不断提高统计制度的执行力,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第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考核指标设计要科学、合理,切合基层实际,应当把统计准确率也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适当加大考评分值,从而引导基层更注重工作过程,提升企业统计工作整体水平。

(3)改进统计方法,科学界定统计指标,形成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需要的基础上,把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基层单位及班组,对统计数据进行归口管理。要按照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形成一套完善的、全面的统计指标体系。

(4)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统计数据工作平台,实现多部门统计数据共享。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许多统计人员从繁琐的计算、复杂的公式、冗杂的报表中解放出来,网络的发展又使统计数据信息成为可以多元共享的公共资源。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起以数字方式存储的统计数据信息库,从基层班组实现所有源头数据在线实时录入,限定修改权限,杜绝数字造假,可以更加有效的堵住应付检新做账的漏洞,各部门所需的所有数据都可以从同一源头提取、在线查询及管理,各项指标由当月每天录入的数据即时生成,从源头把住造假的龙头,充分开发统计数据信息的资源作用。在这个共享平台上,除了能提供当天、月、年生产统计信息之外,还能够迅速地提供相关业务范围的信息,充分节约工作资源,减少基层单位的工作量,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统计服务。

总之,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密切关系着企业计划编制、薪酬分配、生产管理等的好坏,更是企业实施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找准基层统计数据失真的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保证企业顺利发展才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他婚后判若两人,我该怎么办? 下一篇: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