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10-02 09:25:46

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本文以多元智力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可操作的评价机制,全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能力 综合素质 评价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近几年,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在职业能力方面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不能满足企业、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问题根源在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不强,综合素质不高。

一、我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社会需求脱节。高职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并不能充分反映毕业生的真实情况和素质。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德智体几个大方面以及每个大方面下具体的小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很难协调好,导致最终测算出来的分数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上的效用,这种评价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评价需求。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缺乏全面性。在各校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分注重知识性的考评,忽视了能力考评;过分注重了量化评价的结果,忽视了定性评价;过分注重对现实测评指标的考评,忽视了对潜质测评指标的考评;过分注重了对结果的考评,忽视了对过程的考评。

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与功能缺乏认识。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和反馈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然而,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的和功能的认识上,很多学校的认识仍就停留在为学生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就业的等工作提供依据的低层次水平,这直接导致了对影响学生成才的许多因素并未评价或评价不够,没有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职业能力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关于大力推进高职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157号)提出高职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也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制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多元化学生综合评价功能。

三、职业能力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的学生素质评价必须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和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综合素质学习目标。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关于人类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理论,它从促进人的智能全面发展的视角,向传统的考查学生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从评价内涵、内容、方法上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关于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本质要求(加德纳,2004)。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对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对突出职业特色和高职特点,帮助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启示。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标多元化是指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包括评价目标的内容多元化和层次多元化。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内容应包括:通过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即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直接应用与专业的相关理论、技术,解决专业学习和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综合素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即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字处理工具,使其成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活动常使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通过综合素质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等良好的个人品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对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功能、确定内容、选用教学方法等都起着职业导向作用。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基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将各能力评价点融入工作实践中进行,以实际工作任务来评价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多元化包含对专业基础知识,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等方面评价内容。传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评价学生书本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强调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简单技术能力的评价,这也是综合素质评价能够量化的部分。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我们应该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根据评价内容,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综合运用专业基础能力、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建立学生素质档案等各种评价方式,提升综合素质评价质量。例如,采用动手实践、课堂笔记、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中的问题等方式,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新技能知识、信息处理能力解决生活和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等方式,评价学生的方法能力。通过与人交流、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社会能力。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由班主任老师、学生本人、班级同学、专业课教师、家长等人共同成为评价的主体。高职每个班主任老师对应的学生人数较多,使得师生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导致教师对学生基本学习状况了解较少,不能全方位地去评价每一位学生。因此如果班主任老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做好评价过程中主要评价的监控和指导工作将更有意义;各专业课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和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时,能观察到学生对涉及到的职业能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也可以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由班主任老师、学生本人、专业课教师、其他同学甚至学生家长等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人共同构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会使评价更全面,也更真实有效。

上一篇:浅析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方法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