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7-13 10:18:40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总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机制和实现形式,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近郊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远郊的多数边远乡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含水面)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

2.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3.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4.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5.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6.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1.依法经营土地资产。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社,依法兴办二三产业(经营性项目用地除外),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机制,提高宅基地节约集约程度,筹措村庄建设资金;允许有条件的村,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公开出让,获取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净收益。

2.完善村级留用地政策。对留用地使用范围、对象,留用地指标经济补偿价格等问题予以调整。对原留用地采用货币安置所欠的款要抓紧兑现到村。对不能落实资金的单位,可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落实留用地政策;对不能落实资金、土地尚未使用的单位,要督促进行留地安置,返还留用地,鼓励村级组织自主开发,也可把土地租赁给用地单位,保障村级组织的权益。同时在留用地开发建设时,通过置换土地折扣的方式,对村的发展留用地,经价格评估后,以一定的土地面积折抵小区已建的三产营业用房,营业用房转让给所在的村,由村经营、出租,使村级经济获得经济收益,扩大收入来源。

3.推进村级股份制改革。坚持把股份合作制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加以突破,对即将撤村建居村及符合条件的城中村、近郊村、镇中村和经济强村经济合作社全面推开股份合作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构建集体经济稳固增长机制。

4.深化“三资”管理。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村级三资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规范村级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级会计制;加强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强化事前监督。

5.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全市村级深入实施基层廉洁工程,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控管理费、招待费等支出,对非生产性开支超出规定幅度的,按比例扣减村干部报酬。严禁盲目举债、高息借债办实事,同时要整合各类评比,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作者单位:157600 黑龙江省林口县农村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上一篇: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论大豆施肥特点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