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织治理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时间:2022-07-13 09:27:26

网络组织治理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摘 要:目前,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备受关注,但是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文献还比较比较匮乏。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网络组织治理绩效评价方面,结合平衡计分卡理论进行总结,为网络组织治理绩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关键词:网络组织 治理绩效 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52-02

1 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内涵

目前,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学术界对其概念一直未给出严格的界定。20世纪80年代是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迅猛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实业界,国内外众多企业采取了网络治理以达到其更高的经营目标。孙国强(2005)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通过分析、归纳,明确界定了网络组织治理,即网络组织治理就是以治理目标为导向、治理结构为框架、治理机制为核心、治理模式为路径、治理绩效为结果的复杂运作系统,网络组织治理是对网络组织的治理,治理行为的主体是合作诸结点,客体是网络组织这一新型组织形态,治理过程是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自我治理。现有的关于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研究通常都是从网络组织各具体模式展开的,因此,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文献不是很多。严建援(2003)等从战略联盟研究角度出发,提出企业为实现特定目标是构建战略联盟的初衷,如何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就要由联盟绩效来体现。李维安(2003)提出了网络组织运作绩效的概念,这个概念与孙国强(2005)界定的“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概念在内容上相同,只是概念的表述不同。如前所述,网络组织治理是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自我治理,其运作过程是在网络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约定或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自我运作,因此,“网络组织治理绩效”与“网络组织运作绩效”没有实质区别,正如李维安和孙国强把之定义为:不同市场主体在网络化协作的框架之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资源共享,风险共担,通过一系列协同互动的交互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所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即协同效应的大小。

国外对于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研究相较国内更为深入。Uzzi(1996)从结构性嵌入和绩效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组织的经济行为受到网络结构和嵌入的影响。Gulati(1998)认为,合作伙伴之间丰富的信息交流使得联盟网络表现出更好的绩效,然而实际操作中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机会主义行为制约网络的运行和发展,他以汽车产业的供应关系为例,得出关系嵌入越多绩效表现越好的结论。Zaheer(1997)等人经过研究也得出关系嵌入越多绩效表现越好的结论。并且通过实地调研后得出信任会影响个人与组织间交易关系的绩效。

2 网络组织具体模式的治理绩效评价

网络组织治理绩效是衡量该网络组织存在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但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评价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法。以往的研究都是从网络组织的个别形式入手,对其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如:产业集群、战略联盟、供应链、企业集团等。这些网络组织具体形式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都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法。

2.1 产业集群

对产业集群治理状况进行评价,必须建立在合理的指标体系上,同时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近年来,各种评价指标综合了众多领域的相关知识,使得由指标确定的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不断丰富和深入。目前可以将这些评价方法归纳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主观赋权评价法是采取定性的方法,所得权数是根据专家学者的主观经验判断而来,这类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而客观赋权评价法所得权数是根据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或变异系数确定的,例如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TOPSIS法等都属于这类方法。此外,国内学者杨文生、易明提出平衡记分卡运用于对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绩效的定量评价,并基于平衡记分卡对产业集群绩效评价实施流程和指标体系进行初步设计。

2.2 战略联盟

学者们将战略联盟治理绩效分为财务绩效、运营绩效和组织绩效三部分。其中,财务绩效用以衡量联盟企业是否获取了预期的财务收益,包括使用收益率、销售增长率等具体指标(Hamel Doz & Parahalad,1989);运营绩效用以衡量联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Parkhe,1993;AfricaAri-no,2003);但是这种方法还有待进一步考量。由于联盟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敏感性(Bucklin&Sengupta,1993),所以大部分研究人员使用运营绩效和组织绩效相结合来评价战略联盟治理绩效。

2.3 供应链

对供应链而言,目前对供应链治理绩效评价理论研究还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供应链治理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少一些。Lummus等人认为,每一项指标都有理想值、目标值和当前值三个指标。供应链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按照理想值设定目标值,进而根据目标值改进现有的绩效状况。而从目前文献的供应链治理绩效评价的指标设置中了解到,其评价过程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因而在绩效综合评价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关键。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在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中,以比较分析法、Delphi法、熵技术、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等运用最多。对方案的评价采用主观判断法、平衡记分卡(BSC)、模糊综合评判、线性加权法、数学规划法、欧式范数法、概率统计法、逼近理想解法(TOPSIS)的综合排序、ABC法、AHP法、调查表分析评价法、标杆法、效用理论、数据包络分析(DEA)、BP神经网络等。对于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往往采用确定权重的方法与对方案的评价方法有机组合,充分利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的优点,扬长避短,将主观评估做定量描述,如AHP/DEA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熵技术与AHP相结合的方法、熵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等。国内一些学者对层次分析法和平衡计分卡的运较多,其中郑传锋通过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特点及其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分析,认为作为一种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平衡记分卡在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符瑛提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与财务绩效目标相对应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这类传统指标注重反映经营的结果,带有静止、单一和被动反映的特点,而不是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考虑,无法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文化相结合,与供应链集成与资源整合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差距。这样的指标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对于企业经营提出的要求。而平衡计分卡作为一个新的角度对研究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有新的贡献。

2.4 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是指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刘丁玲、刘鸣镝指出企业集团业绩评价模式包括: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平衡模式和综合模式四种。其中:平衡模式是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导向,建立在战略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基础上,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评价标准,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通过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创新方面进行综合计分评价。张跃宁对这四种模式也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财务模式和价值模式主要适用于营利性企业,平衡模式和综合模式不仅可以在营利组织中适用,也可以在非营利组织中适用。米乡卿在研究企业集团绩效评价问题中分了作为一种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的绩效评价分为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和分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对其员工这两个层次进行。在方法运用上,他强调第一个层次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依据平衡计分卡进行考核,而第二个层次的绩效考核和评价主要是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东北林业大学王秋燕等人在《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团业绩评价研究》中也同样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指出集团可以通过把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目标和测评指标的方法,来建立平衡计分测评法。准备阶段,包括说明远景、沟通和联系、设计测评指标;实施阶段,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定期考察完善阶段,集团应定期对平衡计分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考察,看其是否真正有助于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总结

综上,在几种典型的网络组织形式的治理绩效评价中,国内外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其中也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随着学者对网络组织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断演进,总结了网络组织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演进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并发现:网络组织绩效的评价要将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结合起来,不能够单纯以财务绩效来评价组织,要注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将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同短期营运目标相结合。因此,可以确定平衡计分卡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评价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Africa Arino.Measures of strategic alliance performance: Ananalysis of construct validi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Jan 2003,34(1):66-79.

[2] Hame,l G., Y. L. Doz and C. K. Prahalad. Collaborate you’re your competitors-and w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9,67(1):133-139.

[3] Das T. K., Teng B. S.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1):31-61.

[4] 张秀生,陈立兵.产业集群、合作竞争与区域竞争力[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5] 杨文生,易明.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1).

[6] 戢一鸣,张金隆.应用FAHP确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权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7] 孙国强.西方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8).

上一篇:浅谈10kV配电网电缆故障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下一篇:疏通就业渠道,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