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暖两部制定价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13 07:34:58

集中供暖两部制定价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以公共事业价格制定原理及社会管理为理论基础,根据供热企业的垄断特征,解释了目前政府定价的热价制度形成的原因,同时详细阐述相对于传统供暖收费方式有利于节约资源的分户计量收费方法即两部制热价的定价方法、原理及意义。

Abstract: Proceeding from principles of prices of public utilities and social management, an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nopoly of the heat-supply enterprise,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current heating system that priced by government forme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theory and pricing method of two-part system at length,which will saves resourc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ay.

关键词: 集中供暖;分户计量;两部制

Key words: district heating;individual heat metering;two-part pricing

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68-02

0 引言

2007年以来,供暖所需的燃料价格上涨,供暖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很多企业选择提高热价来维持生产,而热价的上涨同时也加重了我国供暖用户的生活负担,因此如何收费、如何定价成为政府和供暖企业及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供暖方式是以总阀控制供暖,按照面积计算采暖费用。这种供暖方式的缺点在于浪费资源,收费不公平,不利于用户参与集中供暖的积极性。本文针对这种情况详细阐述了分户计量收费方法及其原理和意义。

1 集中供暖热价的形成和发展

1.1 热价的定价形式

1.1.1 国内外公共产品的定价原则 国内外热价的定价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在美国,如热量一样的公共产品定价遵循消费者有支付能力以及全社会收益的原则,一方面,政府确保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无差别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由于自然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加强控制垄断、保护消费。②英国的定价是以提高效率、合理利润以及保护用户为原则的,即在刺激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改进技术、促进发展,保证企业正常经营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保护用户。③日本则是以公平报酬和公平对待为原则的。价格的制定是以企业能高效经营并能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所耗总成本为依据的,允许企业获取一定的利润。从上面的公共事业定价原则可以看出各个国家所制定的定价原则是不一样的,美国是以政府控制为主要手段,而日本则侧重市场经济。但不管哪种定价方式,都是以控制热企业的垄断性为前提的。我国公共事业定价基本原则是:维持生产者正常经营,消费者合理负担,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1]。

1.1.2 基于社会福利分析热价的政府定价形式形成的原因 集中供暖是我国北方地区居民过冬的必需品,与其他管网型输配产业一样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在完全市场经济下会形成天然垄断性产业。“这类产业的经济学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引入完全自由竞争,不管是国有国营,地方所有经营还是私有和集体经营,都必须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相应管制。”[2]

与竞争市场相比,完全垄断市场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减少,因为在完全垄断的市场条件下,垄断经营缺乏竞争,导致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和市场力量,利用对产品服务数量、质量及价格的控制权,提高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不需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3]供热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尤其作为北方严寒地区冬季生活必需品,为了保护居民利益,政府必须对其进行调控。

1.2 供热最初的收费策略 传统的供暖方式是以总阀控制供暖,按照面积计算采暖费用。这种传统的供暖方式,技术上已经很成熟,只需要在有供暖需求的小区接入供暖管道,然后将95℃/70℃热水从热电联厂通过二次管网输送给用户即可。[4][5]但是这种方式下暖气始终全天供热,楼层不同则会造成温度不均,若遇到供暖偏热,用户会开窗降温,这样浪费了大量能源。

1.3 供热计量收费——两部制收费方法的出现 供热按流量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区域供热为前提,以适应用户热舒适需求、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为目的,通过一定的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手段和收费政策,实现按户计量和收费的一种热计量方式。在这种计量方式下每个住户的热量使用量从热表中读取,按使用量缴纳供暖费用。简单的说,按流量计量就是按用热量的多少收取采暖费,即用多少热、交多少费。[6]其中供热计量技术是指为实现供热计量目的,而配套的供热系统设计安装、供热计量方法、管网平衡及热源节能、收费办法、运行调节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7],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室内温度这两点上。

2 两部制定价方法

2.1 两部制定价成本分析 两部制热价的制定所依据的成本分析是按照供热部门成本支出的经费性质和用户对供热成本的合理负担方面进行考虑的,具体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两种。其中固定费用也称容量热费,其费用与用户合同使用容量成正比关系,与用热量多少无关;变动费用也称热量热费,这部分热费与用户使用热量成正比关系,与合同使用容量多少没有关系,主要包括燃料费、购入水费、材料费等其他费用。[8]

2.2 两部制定价方法 理论上两部制热价由供热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税金、利润构成,基本热价在固定成本的基础上形成,计量热价在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形成,在制定两部制热价时首先应测算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加相应的税金、利润再除以总容量(或总用热量)为基本热价,变动成本加相应的税金、利润再除以总用热量为计量热价[9]。具体计算如下:

基本热价P1=■元/KW(1)

计量热价P2=■元/KWH(2)

式中:TC1——总固定成本 元/年

TC2——总变动成本 元/年

R——利润率 %

T——税率 %

W——供热中心最大供热容量(最大功率) KW

Q——供热中心每年供给给用户的总热量 KW/年

则每户居民应该交的热费

F=P1·Wi+P2·Qi(3)

其中:Wi——单位用户使用热容量

Qi——单位用户使用的热量

在制定两部制热价时首先应测算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由于目前总用热量数据难以采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两部制收费是按照成本转换的方法制定:

首先,在科学合理地测算供热成本的基础上形成按面积计价的供热销售价格,此价格为总热价。然后根据固定成本占供热成本的比例确定基本热价占总热价的比例,形成基本热价,其计价单位是元/m2。总热价减去基本热价为计量热价,此时要根据供热行业消耗的能源折算成热量产生量,测算出单位面积的耗热量,计量热价除以单位面积耗热量得出以热量为计价单位的计量热价(元/J)。这种定价模式保证了用热用户与不用热用户间固定费用分摊的合理性。

2.3 两部制的现实意义 两部制热价采用基本热价加计量热价的价格模式,使得供热企业的收入取决于用户耗热量的多少。首先,可以促进供热企业提高供热质量,降低供热成本;以及用户关心热能的节约,提高行为节能的自觉性。其次,由于热的传导性使得热力这个特殊商品不同于水、电商品可以精确计量,如果热力销售价格单纯采用按热计量计价,难以解决“邻室传热”造成的不公平,而采用两部制热价有利于用户公平负担供热费用,充分体现“谁用热、谁付费,多用热、多付费”的市场经济原则。再次,由于供热系统是根据用户申报的最大热负荷即合同容量建设的,建成后不论用户是否用热供热企业都要使用、维护和管理供热系统,两部制收费方法有利于企业资金回笼,保证供热企业的基本利益,调动供热企业参与既有建筑的热计量改造工作的积极性[10]。最后,两部制热价中基本热价有效地保障了参与集中供热的用户量,提高城市供热系统的利用率。

3 结束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政府管制这种热价形式形成的原因,在垄断市场下,垄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制定较高的热价,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消费者剩余减少,社会福利减少,因此需对其进行政府管制。其次,本文详细阐述了分户计量收费方法即两部制的定价原理及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好的满足百姓生活和节约资源的要求,同时和我国建设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初衷是相符合的。

参考文献:

[1]刘贺明,戚仁广,郝斌等.《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要点[J].建筑科技,2007,20(5):14-18.

[2]陶爱萍.两部收费理论指导下的自然垄断产业定价模式探讨[J].价格月刊,2007,365(10):8-10.

[3]纪流河.公共事业价格形成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09,10(04):51-52.

[4]綦升辉.为供热计量改革提供技术支持—供热计量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J].建设科技,2009(22):76-76.

[5]Henrik Lund, Frede Hvelplund, Ilmars Kass, Edgars Dukalskis. District heating and market economy in Latvia[J]. Energy,1999(24):549-559.

[6]周青,孙旭东.供热系统分户计量实施中问题和建议[J].水利电力机械,2007,18(9):113-115.

[7]李联友.分户计量供热系统应用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8,28(4):A14-A15.

[8]孟华.基于工程案例分析的两部制供热价格制定[D].天津:天津大学,2009.

[9]程鹏,张洪军,张凤伟等.两部制定价的理论与实例[J].煤气与热力,2008,28(9):B52-B56.

[10]张晓松,郭旭.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现状和问题分析[J].煤气与热力,2009,29(11):A11-A14.

[11]王丽艳.浅谈供热系统中的大流量运行方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12]郭军.改善供热系统 提高能源效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9).

[13]夏洁.集中供暖与“行为节能”[J].甘肃科技纵横,2009(01).

[14]高翊.小区暖气失调原因调查和改造方案的实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15]游迪.户内采暖系统恒温控制阀的选用与设置[J].科技传播,2011(12).

[16]辛坦.当前两部制热价政策制定存在的主要问题Ⅰ[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10(01).

[17]柴沁虎,丁艳军,袁伟亮,申威.不同供热收费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暖通空调,2006(10).

[18]王伟,袁书杰.供暖分户计量的难点及对策[J].住宅产业,2007(05).

[19]邱真,张慧渊.天燃气锅炉集中供暖节能技术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12(05).

[20]杨春英,曹慧哲,董会.实行分户计量后供热收费组成的探讨[J].应用科技,2001(07).

上一篇: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研究 下一篇:再谈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