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课堂教学走向生活

时间:2022-07-13 07:32:36

让生物课堂教学走向生活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生物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来源于生活,体验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兴趣;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6-019-2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开发学生个性学习的环境场所,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就是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学习的存在及其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灌输、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呢?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觉,首先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不能让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只局限于学校、课堂和书本,更多的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课内外活动的结合,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习渠道,只有打开了面向生活的通道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纳入更为丰富的新鲜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选择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内容更具形象性和实用性,学习方法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结果更具开放性和创意性,加深了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活水润物,活水流深,源远流长。

一、生活即教育,让生活走进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化知识经验及教学内容,设置富有情趣的、适合生物课堂内完成的必要活动,将“活动”引入课堂,将“活动”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使学生通过“活动”,更好地贴近生活,巩固知识,活化知识,培养能力。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喜悦。生物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笔者带了两个肉包和一盒鲜奶,告诉学生这两样是我的早餐,然后调查学生当日早餐吃什么?有哪些营养素?如何转化成自己身体的所需养分?如何设计自己和家人的一日三餐?如此开头,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体验,教室里顿时一片讨论热潮。然后笔者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早餐分析一下如何消化与吸收的?于是学生情绪高涨地围绕这个主题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小结时学生基本都能将自己的早餐改成相应的“食物”,掌握本节内容。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无疑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解放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积极地审题,整理、加工、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在相互交流和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修正自己的认识。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激发,思维活动达到高潮,从而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甜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增设“生活化”的探究材料,开阔学生学习背景,建构知识体系。“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增设扩充了科学教学资源,及时地把新信息、新成果整合到了教学内容之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其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只要教师是有心人,就不难从我们的周围找到合适的教学内容。

例如我们的教室里都布置大小不一的各种盆栽植物,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生存的内容时,笔者就以这些盆栽植物作为探究材料,提前一个星期把学生分好组管理这些小植物,要求通过控制水分、光照的变化,分别观察这些植物的变化并作好相关的记录。上课时,各小组就观察的结果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充分的交流,最后达成共识: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二、社会即学校,让课堂走向社会

课堂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场景,课堂可以不局限于教室,它可以是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是以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存在方式的场景都可以是课堂。

1.开展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利用社团活动,开展有质量的研究性学习。任何学习的目标都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不例外。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研究兴趣,积极的研究意识,良好的研究习惯,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研究态度,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研究攻关,解决问题,并获得了参与研究活动的实际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

例如,讲到《食品安全》一节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调查超市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和作用”、“食品保鲜的方法”、“健康饮食”、“茶文化”、“传统小吃”、“零食的危害”等研究性活动,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学习《关注自己的健康》时,笔者安排学生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同时让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并产生相关的调查报告,把调查的结果在展板展示出来,使全校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是拥有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习效率不容忽视的条件。在学习《生物和环境》时,学生又开展了“水污染的调查”、“环保在身边”、“家庭低碳生活的研究”、“风信子”、“水污染与个人节水意识”等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更多的生物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同时学生通过各种研究的方式去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了研究的能力。

2.生物知识与节假日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素养。每年都有一些特殊的节日:像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无烟日、世界禁毒日、艾滋病日等等,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组织专门的活动,促进学生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植树节时通过讲座介绍我国森林状况,让学生收集有关森林对地球气候及人类生活重大作用的资料,鼓励学生每人动手植一棵树,也可去公园或自己居住的社区领养一棵树,还可组织学生给校园内或社区的树浇水、松土、除草、修枝,给树挂牌等。

上一篇:谈青少年伦理道德建设的外部环境构建 下一篇:Module 9 Unit 1~2 单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