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时间:2022-07-13 06:21:19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之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in training personn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y teaching reform, to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改革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popular;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31-01

0引言

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已经扩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软、硬件的超负荷运转,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逐步凸显。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要求已经成为教育的焦点之一。

1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及其局限性

我国高校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以灌输式授课为主的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另外我国很多高校正在朝着综合性大学发展,在很多新的专业领域方面尚未形成有经验的教学模式,这些都导致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高等学校的学生都是经过长期的传统教学进入高等学府进行再学习的,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容易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入高等学校后,学生接受的还是以灌输式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2 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要求我国的教育,要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创新人才。而灌输式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1.3 抑制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高等学校都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场所,高校的教育成效最终要经受社会的检验。只有适应社会需求,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教育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主动地培养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尤其是适应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技能,使得学生在走出校们后不能真正为社会所用。

2认真考量教学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计划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是因为缺少教学目标,而是因为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和细致。要推进教育改革,就必须正视这一问题,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明确人才培养的计划和过程。

2.1 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我国高等学校1500多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有不同的具体现状。各大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身的发展和建设目标,不应该盲目向综合性大学迈进。我们的高校一方面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百家齐放;另一方面要强化各自的优势学科,为社会培养行业的高级优秀人才。

2.2 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专业的建设目标高校培养的学生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服务社会,因此,各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方面应该树立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一是要建立在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二是要建立在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的调查研究上,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2.3 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制定准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后,应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不应成为一纸空文,而要切实融入到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刻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结合具体实际,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把握好计划中“教”的环节。

3改进教学过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过程,这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可以通过改进课堂教学和加强实验实训两方面实现。

3.1 改进课堂教学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们需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一是改进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发展,向学生传授一些前沿性的知识,以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学习需要。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向学生提供实用性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他们将来更加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发展。二是改进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习惯于从别人那里寻找学习和生活的正解,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和探索精神,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改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建立师生良性互动的教学关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知识的实用性训练。

3.2 加强实验实训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更离不开运用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于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来说,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为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关系,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大和强化实验实训教学的力度。一是加强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各种“再学习、走出去”的方式让他们得以成长,为指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制定严格的实验实训制度。这些制度不但要对老师提出的任务,更要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三是加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外进行实验实训所学到的知识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将对巩固知识、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各类人才,高等学校就必须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努力,尤其是教学上,通过改革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真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时.对高职院校加强实验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2):263-264.

[2]包玉山,乌恩其.抓好学生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109-110.

[3]赵奎志.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1):161-162.

[4]张,刘芳.高校教学过程得改进思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102-103.

上一篇:工业网络测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对行业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