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及运行机制探讨

时间:2022-04-18 04:32:41

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及运行机制探讨

摘要: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的现状,构建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点就校企共同搭建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共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以职业能力结构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携手实施工学结合的三段式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互惠共享型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教材等七个方面的实施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及学校“三位一体”的合作协调机制、“双轨制”的人才教育机制、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项目驱动机制、合作考核激励机制等运行机制,以促进和保障紧密的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健康运行。

Abstract: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curren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atus, a close strategic partnership model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s built, which focused 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ervices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mmittee, impl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and cultivation scheme, building of double-quality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of mutual sharing practice bases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 Furthermore, "trinity" cooperative coordinated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 business and school, "dual rail" talent educational mechanism, market-based interes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project drive mechanism and assessment and incentives mechanism were promot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operation of close strategic partnership orient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ealthily.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strategic partner;work and study;personnel training mode;operat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89-02

0引言

《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国内外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众多的职业院校和企业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了多层次的校企合作项目。但总的看来,国内目前校企合作还不够紧密和深入,校企双方还没有真正实现“互惠共赢”,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

1校企合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1.1 校企合作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双方利益难以保证。尽管政府明确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但目前还没有可操作的校企合作的法规和政策。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合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起来缺乏政策依据,校企双方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1.2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单一,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限制了校企合作的深入。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方面仍然无法很好的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追求大众化、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入发展。虽然众多院校已经认识到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受限于教学理念、办学条件等因素,难以真正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校企合作停留在表层,无法深入。

1.3 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难以真正形成互动双赢局面。校企合作的原则是互惠互利、平等自愿。校企合作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求和把握。目前,由于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政府还没有担当起第三方的协调、监督与服务的职能。因此,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完善的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这无疑成为校企合作深入的阻力和障碍。而且,学校和企业在追求目标、经营理念方面存在差异,如果双方缺乏良好的沟通和磨合,那互动双赢将很难真正实现。

因此,当务之急是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加快实现校企合作制度的新突破。不少地方和行业企业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已率先制订出台了地方区域性政策法规,明确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职责和权益。通过制定并实施地方性政策法规,比如地方税收优惠、企业办学资金抵税、安全责任分担,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2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的内涵与构建校企合作是指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重点在于办学体制的创新。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校“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行为以及争取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二是组织结构的设计,即校企之间联系纽带的建立和校内组织结构的开放性构成,校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等;三是校企资源的共享,学校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校企共同制定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制度,如企业标准引入教学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实施和运用等;四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开放式运作,如校企双方不仅有由双方领导组成的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组织,还要有由第一线操作人员组成的学生实践、课程改革、技术革新等运作层面的合作小组,而且建立规范的运作制度,有聘任、有待遇、有项目、有任务、有考核、有例会、有记录、有效果,把校企合作的思想和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具体操作,使办学模式的改革落在实处,真实有效。

基于此,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整体架构如图1。

2.2 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的实施

2.2.1 共同构建“双定向、双全程”就业教育服务体系。高职院校的立足之本在于为社会一线岗位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使高职人才培养“对路”,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需要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采取校企双向互动的方式予以确定和调整,使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完全建立在摸清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订单”培养服务。

2.2.2 共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的定位在于职业特色,在于高新技术的教育与培训。企业参与办高职,参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内容的筛选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提高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增强专业教育应用性与适应性的捷径。

2.2.3 共同制定以职业能力结构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吸收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坚持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应采取按职业能力结构划分的模块化组合方式编写,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职业能力结构的划分,应建立在社会劳动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

2.2.4 携手实施工学结合三段式人才培养体系。为确保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创设三段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分为职业基础技能培训阶段、职业综合技能培训阶段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三个阶段进行。这种三段式职业技能培养模式,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分散实习与集中实训相结合、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法,使专业课程教学直接进入生产前沿、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直接相连。

2.2.5 共同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得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难以凸现。为弥补此类缺陷,高职院校所采取的措施是:要求新来的教师到企业的相关部门任职,直接从事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积累一定的企业岗位经验之后再返回学校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由企业与学校同时选派具备一定资历的人组成教学小组,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任课小组单方也许都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条件,但两者的结合却可以产生比“双师型”教师更大的效应。

2.2.6 共同建设互惠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高职教育对技术、技能训练要求比较高。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促使合作办学的企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实训基地建设。

2.2.7 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教材。高职教育的就业教育属性决定了其教材应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高职院校可利用校企合作资源,组织力量编写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相关教材。

通过上述的共建过程,校企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真正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共同提升的共赢。

3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在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必须把握四对基本关系,即“政、校、企关系”、“学生、学工关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关系”、“人才培养目标与技术创新目标关系”。为了处理好上述关系,确保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的顺利运行,应该尝试建立以下机制。

3.1 “三位一体”的合作协调机制所谓“三位一体”的合作协调机制,即建立起“委员会”制的校企合作协调、管理机构,例如“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这一机构应由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及学校相关机构或分管领导组成,其职能可以定位于“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全程参与”的模式。在“三位一体协同体系”中,学校的主体地位表现为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法律的指导下,负责学生的招收、管理及输入,其客观角色是“学生人”。它的职责在于为学生设定培养目标及可行性的实现计划,代表学生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企业全程参与的含义在于,企业不仅仅是高校学生实现的场地,更为重要的职责在于扮演学生的职业导师。它需要从职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职业适应的技能、素质目标,并要为目标的达成承担相应义务。企业由“场所”到“导师”角色的转化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企业在合作中身份由“旁观者”到“当事人”的转变。这要求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学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的设定等学生教育的具体环节,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培训基地。在这一体系中,政府起到主导性作用,它主要任务是基于国际合作教育的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发展方向给以引导,从政策上给以扶持和规范。

3.2 “双轨制”的人才教育机制“双轨制”的人才教育机制本质意义在于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建立理论紧密服务于实践的教育机制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生命线和价值所在。这就客观要求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时,必须与实践对接,而企业应全程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积极参与,企业应形成“我需我参与”的市场参与意识。这客观上需要延长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链,把校企合作由毕业生扩展到大一、大二阶段,使实践教学成为职业教育的常态。

3.3 市场化的利益分配机制目前校企合作中一个最为明显的不足在于企业积极性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共同的利益整合机制。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需要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基于市场化利益分配体系。首先,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应基于双方的市场需要,整合双方优质资源,提高双方资源使用效率。双方的合作不应仅仅限于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师的实践,应进一步扩展到包括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院兼职任教,为企业委托培养急需人才,职工的培训及技术难题的攻克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等。其次,积极探索企业出资办学的产业学院模式,按照市场规律,鼓励企业投资学校,使企业和学校形成双赢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起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承担合作风险,按照约定分享合作收益。

3.4 合作项目驱动机制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办学要以项目为载体,签订高职院校和企业产学研紧密合作协议,协议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通过落实合作协议的内容、项目与合作计划,达到高职院校与企业各取所需、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均沾。

3.5 合作考核激励机制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与学院双赢为合作目标,研究制定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与合作成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使战略伙伴型校企合作逐步向体制化、实体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发挥产业学院的功能,使双方的合作多出实效。

4结语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多元化、多样式、深层次紧密型校企合作更是高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探索和构建校企之间开放、融合、高效、务实、共赢的紧密型战略伙伴合作模式,可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张东平,潘效军,耿玉.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2月上,总第150期:10.

[2]徐辉,郁汉琪,朱军等.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188-190.

[3]周忠旺.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研究,2009,(12):102-104.

[4]姜立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09,(11):55.

[5]崔凤祥.构建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探索高职教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2):23.

[6]宋专茂.“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30-31.

[7]江玲.新时期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学习与思考,2009,NO.6:73~74.

[8]亓俊国,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9]陈小虎.多元化、多样式产学融合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6(1/2):127-130.

[10]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西北指教,2008.6:24-25.

上一篇:学历院校一年级学员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应用UG软件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