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术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3 03:41:19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术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评价其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术后患者共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各60例。正常对照组给予妇产科术后临床常规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正常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及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护理组SA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妇产科; 疼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2.042

妇产科手术是产科异常分娩以及妇科疾病中常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疼痛是其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感觉与体验,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术后疼痛常涉及患者机体修复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身心应激反应,能够对患者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1]。因此,有必要探讨有效的疼痛护理方法,帮助减轻患者疼痛,缩短患者康复时间。现就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择期手术后疼痛患者共120例,按疼痛评估标准[2]对患者疼痛分级,入选患者疼痛均在Ⅱ级以上,其中包括剖宫产术71例,子宫全切除术1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5例,附件切除术11例,其他手术13例;年龄19~64岁,平均(31.2±9.4)岁。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及疼痛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正常对照组给予患者妇产科术后常规疼痛护理措施,包括有伤口观察清洗、减轻疼痛的技巧指导、镇痛药的应用等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正常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及预见性心理支持,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知识,普及护理常识,了解相关情况;(2)挖掘患者积极心理因素,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及他们的心理障碍;(3)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同时,充分运用积极暗示,提高他们认识现实及控制疼痛的能力;(4)加强护士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给予患者支持和理解,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5)努力激发患者的想像力,促使患者重新认识自我,使患者获得自我超越的一种积极心态。

1.3 SAS评分及疼痛状况评定 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测定焦虑值,评分≥40分表示存在焦虑症状,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患者疼痛情况按以下评定标准进行评定:(1)完全缓解:患者在静卧与挪动时均无任何疼痛感;(2)部分缓解:患者仍伴有一定疼痛,但状况有所好转,疼痛较之前下降一级以上;(3)无效缓解:患者疼痛状况无任何改善[3]。其中(1)和(2)纳入有效,计算疼痛缓解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疼痛患者心理评分结果比较 心理护理组SAS评分为(44.43±2.02)分,正常对照组为(55.51±2.38)分,

心理护理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后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心理护理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疼痛协会对疼痛做出如下定义:疼痛是伴有实际或潜在组织伤的情绪体验和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属主观感觉[4]。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手术治疗后最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痛觉一方面可作为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疼痛常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减轻其症状需配合一定的药物。在妇产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往往可以通过麻醉等措施进行控制,但是术后患者伴有的不同程度的疼痛却不可避免,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不仅受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还与患者主观情绪等因素有关。术后疼痛常能增加患者血中儿茶酚胺,使自主神经活动异常,加重患者病灶的缺血、缺氧情况,使病灶水肿状况加重。同时,疼痛还可引起患者机体内的酶系统、激素等的合成及代谢异常,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5]。因此,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实施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治疗除了止痛药或镇痛泵外,还需要应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6],心理护理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有文献报道,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治疗,可以将患者的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7]。妇产科患者对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与焦虑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有可能加深患者疼痛感。对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时,患者能很好地避免恐惧,护患之间可形成良好的关系,患者能产生积极的主观疼痛感觉,能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及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度[8],同时还可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激发患者产生正向的情绪,使患者表现出放松愉快的情绪。本组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SAS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心理护理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远艳,李瑞华.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173-175.

[2] 苏冬梅,范娇娥,刘广萍,等.实用疼痛护理学[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5-101.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96-198.

[4] 耿莉华,宋雁宾.外科手术患者疼痛控制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1-12.

[5] 陈维娅.疼痛教育对门诊手术患者疼痛感受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9):581-583.

[6] 谷云清.浅谈手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192-194.

[7] 赵宏颖,徐琳.妇产科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2):217-219.

[8] 田雄英.术后疼痛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2B):222-223.

(收稿日期:2011-11-02) (本文编辑:王宇)

上一篇:13例毒鼠强食物中毒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1例腰骶椎骨转移癌术后感染负压封闭引流失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