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让作文更丰富形象

时间:2022-07-12 11:51:37

联想,让作文更丰富形象

【前言】

无论是平时学生练笔作文还是考场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缘故。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图景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面对作文试题提供的概念、图画、人物,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给心灵插上飞向蓝天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自由地翱翔。给你一滴水,要能畅想海洋的浩瀚广阔;给你一颗星,要能畅想天空的深邃邈远;给你一棵嫩芽,要能畅想春天的绚丽多姿。总之,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技法指导】

在作文中 ,怎样展开联想呢?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一是面对一个事物,要注意多从与它“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面对一个事物,要从多角度想想哪些事物与它相似,要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是面对事物,也可以向着与它“相对”或“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地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显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联想在作文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我们要注意它是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观察不全面、不细致,联想就难以展开;如果见闻写得不具体、不切实,联想就会失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逐步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汲取知识养料,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的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在写作文时,积极开动大脑,一边写,一边想。写出联想的内容,好文章自然会写出来了。

【原文展示】

榆树赞

张 敏

榆树是一种很普通很常见的树!

我们学校里就有很多榆树,当你走入学校大门,映入你眼帘的就是一棵树,一棵榆树。不,是一把伞,一把巧夺天工的伞。不信,你再瞧瞧。

这棵榆树是有些年头了,树的根部很粗,但并不直。从地面算起不到六十公分就活鲜鲜地分成两枝,颇像一对恋人,脚靠脚地并着,身子却羞于太近,故各自微微地弯着腰。而头躲在“伞”下,使人见不着一丝容颜,不知是在耳鬓厮磨呢还是在做“天长地久有时尽,厮守绵绵无绝期”的承诺?它的分枝,旁逸斜出,像美人的臂膊交缠着。叶子更不用说,重重叠叠地挤在一起,像一把绿色的伞,衬托出校园无限的生机。若一阵风吹过,那上下错落着的树叶发出沙沙作响的碰撞声,像在尽情地释放自己永不凋零的活力,这不知引发了多少学子的文思。夏天,你往树下一站,浑身顿觉凉气飕飕,暑热霎时荡然无存。尤其是有闲情逸致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它,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我每次来到学校都要站在树下向上看一看,这棵树虽然很平凡,但要论起它的品质与气质,就使人想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这一教师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与“活着”为人遮阴、“死后”清香四溢的榆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榆树有跟红梅一样傲霜斗雪的骨气,这跟无私无畏的教师们也没有什么两样。无论是像伞一样为人遮阴纳凉还是像恋人一样执着厮守,都是一种奉献,一种情怀。寒来暑往,狂风吹不倒,冰冻不弯腰。它只知付出,不计回报,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把执着埋藏在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为的就是合力春风,染绿大地。这也正是人民教师所追寻的伟大情怀。

榆树虽然常见、平凡,但是我却赞美榆树,因为它不但象征了自甘淡泊、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尤其象征了当今时代“枝枝叶叶”紧抱一团的民族团结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榆树是一种平凡的树,但这平凡中也彰显了伟大!

【升格指导】

总体来说,作者还是有一定写作基础的,能够抓住榆树的外在形象进行具体描绘,而且能够由物及人地展开联想,联想到自甘淡泊、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尤其象征了当今时代的民族团结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既运用了相似联想,又运用了相对联想。不过,在写作中由眼前的事物转想时,往往需要有适当的过渡,本文转想时有些突兀。同时,联想一定要紧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联想出的内容写不写,写到什么程度,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升格作文】

榆树赞

张 敏

榆树是一种很普通很常见的树!

我们学校里就有很多榆树,当你走入学校大门,映入你眼帘的就是一棵树,一棵榆树。

不,是一把伞,一把巧夺天工的伞。不信,你再瞧瞧。

这棵榆树是有些年头了,树的根部很粗,但并不直。从地面算起不到六十公分就活鲜鲜地分成两枝,颇像一对恋人,脚靠脚地并着,身子却羞于太近,故各自微微地弯着腰。而头躲在“伞”下,使人见不着一丝容颜,不知是在耳鬓厮磨呢还是在做“天长地久有时尽,厮守绵绵无绝期”的承诺。它的分枝,旁逸斜出,像美人的臂膊交缠着。叶子更不用说,重重叠叠地挤在一起,像一把绿色的伞,衬托出校园无限的生机。若一阵风吹过,那上下错落着的树叶发出沙沙作响的碰撞声,像在尽情地释放自己永不凋零的活力,这不知引发了多少学子的文思。夏天,你往树下一站,浑身顿觉凉气飕飕,暑热霎时荡然无存。尤其是有闲情逸致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它,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我每次来到学校都要站在树下向上看一看,这棵树虽然很平凡,但要论起它的品质与气质,就使人想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这一教师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与“活着”为人遮阴、“死后”清香四溢的榆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榆树有跟红梅一样傲霜斗雪的骨气,这跟无私无畏的教师们也没有什么两样。无论是像伞一样为人遮阴纳凉还是像恋人一样执着厮守,都是一种奉献,一种情怀。

我常常见树想人,见人思树。树与人是何其相似!

曾有很多大作家、大诗人说榆树是人民教师的化身,我认为这话的确是既形象又生动。我喜欢榆树木质的坚硬,更欣赏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看似平凡的榆树并不逊色于贵族化的楠木。我还喜欢榆树那婆娑的身姿,随遇而安的性格。它可以在深山野岭中耐守寂寞的苍凉,也可以在穷乡僻壤点缀农舍的风光,还可以在十里长街霓虹灯下享受现代文明的繁华。它不会因孤独而叹息,也不会因默默无闻而自卑,更不会因身处闹市而得意忘形。它是富贵不淫的丈夫,威武不屈的君子,忠贞其志,不改其节。寒来暑往,狂风吹不倒,冰冻不弯腰。它只知付出,不计回报,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把执着埋藏在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为的就是合力春风,染绿大地。这也正是人民教师所追寻的伟大情怀。

榆树虽然常见、平凡,但是我却赞美榆树,因为它不但象征了自甘淡泊、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尤其象征了当今时代“枝枝叶叶”紧抱一团的民族团结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榆树是一种平凡的树,但这平凡中也彰显了伟大!

【评点】

升格后的文章在联想方面就处理得相当好,一是作者注意到行文的过渡,增添了“我常常见树想人,见人思树。树与人是何其相似”两句话转想,使内容更加连贯,衔接更为自然。另外小作者增加了“曾有很多大作家、大诗人说……不改其节”这一大段文字,由榆树联想到人的品质,使榆树的象征意义更为明朗。这样的改动,读来联想更合理,内容更加感人。

上一篇:一个人的世界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下一篇:冠心病慢性心力哀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