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困惑与思考

时间:2022-07-12 11:26:25

普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困惑与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素质的重要维度之一。在中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日趋重要,高中信息技术已被纳入高考范围。因此关注信息技术课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素养的提升”并不完全等于“软件操作的培训”。该文通过多个角度观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初步的现状分析,试图从学科本位的角度来寻找出路。

关键词:普高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75-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the quality of modern citizens. In the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o it is the key to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 an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he students.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upgrade is not exactly equal to the training of software operation ". In this paper, the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through a number of perspectives,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trying to find a way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curriculum.

Key words:the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cience;information literacy

普高信息技术课上什么内容比较合适呢?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各路名师畅所欲言。有的观点认为应该教软件应用,让学生能够用软件解决身边实际问题;有的教师则认为应该学习编程,从基础讲起;也有折中路线认为,信息技术应该在教软件应用的同时,揭示软件背后的工作原理,通过程序教学,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观点众多,不一而足。

虽然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迅速,“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概念不断涌现,但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缓慢的新学科,犹如一个胖胖幼儿,虽然肉多,但骨骼尚未健全。个人罗列了几个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原因,请大家多多指教。

1 世俗观念对教学内容影响巨大

从最早的打字班、电脑课到信息技术课,我们经历了WPS,BASIC编程,OFFICE培训到多媒体软件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在变化。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多姿多彩,教师也变成多面手,软件样样精通。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各类APP层出不穷。友好的图形化界面使“技术”的门槛越来越低,大众百姓都可以轻松使用信息技术满足个人需要。比如,原先需要长时间学习的Photoshop软件,基本上已经被各种“美颜相机”所取代。

在这种背景下,普高信息技术学科何去何从呢?有的老师认为信息技术课要取消了。因为学生都基本会了嘛――上QQ,发状态,拍照、修图、上传一气呵成。有的老师说可以讲一些更专业的软件,如3DMax、Premiere;有的老师认为加深知识点难度,比如Flash的Action Script;也有老师觉得应该回归最初的编程。每个教师的位置不同、知识背景不同,观点有差异也是自然的。

从世俗观念的角度来说,如今的外部压力相对较小。相比以前,家长(或者说社会)对普高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变低了。这得益于电脑(或者说智能设备)的普及,同时也让一线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有机会从学科本位的角度重新审视自我。

2 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广泛,但仍需提炼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是应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从学科论看,作为教育的一种组织形态,信息技术学科明确了自己研究对象――信息,确立了它的研究范围――信息的采集、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并应该由此而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呈现出由一定知识组成的统一的逻辑系统。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类软件层出不穷、更新不断,让一线教师疲于应付。大家普遍表示,不能把信息技术课堂变成“软件操作培训班”,纷纷发出感慨“应该教学生原理性的内容”。然而如果追问“什么是原理性的内容”呢?老师可能一时回答不上来。

这反映出我们的教学内容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但仍需提炼。在教学中没有强调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以及之间的联系,缺少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框架结构。“信息的定义”、“编码”、“存储”、“压缩”、“信息的传送”、“信息的表达”等关键概念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我们用各类软件的实际操作来代替概念的讲解。仿佛是先做了众多实验,然后再跟学生讲一点原理,有的教师可能连原理都没有讲。

普通高中是与大学教学相衔接的重要学段。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生自主选课,普高信息技术学科应更侧重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论,为大学各相关专业奠定基础,而非深化特定软件的学习,尤其要避免在必修模块加深特定领域软件的操作。个人以为,这一点与职业高中的教学还是有差别的。

3 信息技术学科覆盖面大,教学面临多种考验

从信息技术的定义来说,信息技术学科应完全覆盖“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这就涉及很多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方面。以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信息的获取”为例,课本主要通过“搜索引擎的使用”来体现信息的采集,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网址、文字、图片等信息。这固然是信息的获取的一方面,然而从信息技术的定义来说,我们也很难回避“传感技术”。从搜索引擎中获取信息,其本质不过是在他人的数据库中进行了一次检索,并非直接地从自然界中采集信息。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范畴远远大于计算机技术学科。如果严格按照信息技术定义来进行教学,那么我们的师资、教学装备将面临不小的考验。

4 信息技术学科背景复杂,从业教师知识背景各异

本人曾就“普高信息技术课应该上什么?”这个问题请教过一位师范大学的教授。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但他表示大学中暂时还没有一个专业叫“信息技术”。高中有物理,大学有物理专业;高中有化学,大学有化学专业。高中有信息技术,那么大学里有什么专业与之对应呢?是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是电子通信,还是现代教育技术等其它专业呢?

这让我联想到初中的科学学科,到了普高,就变成“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个人以为,普高信息技术学科也是众多大学专业的整合体,学科背景复杂,内容较多。

当我们从另一个方向――师资――考虑时,这一问题就转变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有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背景?”从早期的数学专业、物理专业,到现在的计算机专业、电子通信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等。由于一线教师的知识背景各异、经历不同,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方向的问题上,观点各异,较难形成一种主流的思想。

5 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思考信息技术课程

作为信息技术工作者,应当抛弃“培训班”式的思S模式,以学科的视角去观察课程内容,思考教学核心。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同样,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学的引导。将信息科学中的基本原理融入教学,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认识信息世界,这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极有帮助的。

信息科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是从“信息”的维度对“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通信科学”等多门基础学科的综合。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直接学习“信息科学”是有难度的。因此,在信息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通信科学”等多门学科出发,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进行拓展与延伸,以较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从而达成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

6 结束语

课程是一种学习活动,它的内容来自学科。只有先把学科的知识结构理顺,课程的开展才会有条不紊,不随波逐流。学科的建设依赖于高校的理论专家、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广大的一线教师。这也许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不断完善,尤其对于“信息技术”这样所谓的“副科”,时间可能更长。然而时不我待,浙江新高考方案已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推上舞台。如何让学生、家长、社会认可“信息技术”,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邦平.国际科学教育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110.

[2] 王吉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沿革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0(1):58-61.

[3] 董玉琦.国际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2):25.

[4] 钟义信.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31.

[5] Papp F,刘武.技术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1.

[6]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 沈阳: 东北大学, 2010.

[7] 董玉琦,黄松爱.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亟待改进[N].中国教育报,2009(6).

[8] 陶增乐.信息技术基础[M].宁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9] 陶增乐.多媒体技术应用[M]. 宁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上一篇: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系统的磁耦合天线 下一篇:基于区域视频差分的密集人群流量计数算法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