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时间:2022-07-12 08:48:19

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摘要:在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战略中,长沙定位于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中部崛起的核心城市。为抓住战略机遇期。长沙市提出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本文通过分析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要深度理解开放经济内涵、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区域开放合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沙东部 开放型经济走廊 机遇与挑战对策

2015年长沙市政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东部现代立体交通优势,以高铁新城、空港城、霞凝港为支撑,以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加工贸易、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临铁、临空、临港经济,推动黄花综合保税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建设。”这是长沙市两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国内学者对长沙开放型经济也有过探讨,如何六生(2014)认为长沙须重新审视自身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把实施开放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开放型市场、开放型社会。张毅(2015)认为位于长沙东部的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可以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交通优势和产业条件,主动担当起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任,奋力打造外向型经济发展高地。综合来看,对长沙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系统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

一、长沙市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机遇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世界各国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主要表现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也广泛存在。另一方面,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发展趋势稳定。近年来,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逐渐增多,尤其是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的有关倡议等,对世界经济贸易往来的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破除洲际和次区域之间的藩篱,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使全球治理结构不断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国内开放战略机遇

为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形势,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从战略到具体政策都给长沙东部打造开放型经济带提供了机遇。《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了将长沙作为了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发展目标。2015年湖南出台的《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提出:“以长沙为节点城市,以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点平台、重要机制建设为依托……将湖南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腹地和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系列的战略给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带来了扩大开放、产业转型、市场拓展和均衡发展的机遇。

(三)国内区域一体化机遇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表现为打造多级城市群和建立超级经济区,通过经济区内城市之间的战略协作和优势互补,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三极”中,长沙正处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在原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在这个战略定位中,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基础设施,长沙都是重中之重。此外,2014年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市在湘江之畔成功签署了《长沙宣言》和2015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会城市市长又共同签署了《合肥纲要》。这一系列的一体化战略以及合作协议对于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带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物流业也将带来很好的机遇。

二、长沙市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的挑战分析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整体形势带来的挑战

2017年,世界经济仍然难以摆脱低迷增长,“中国制造”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伴随我国要素成本与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成本不断攀升,价格等方面比较优势弱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出口产品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仍难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我国外贸发展仍不容乐观。

(二)兄弟市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以扩大经济总量即经济增长为特征,全国在不断展开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地位的竞争,全国各地区都在抢速度、扩规模、抓发展,已经形成了东中西部各省区竞相赶超的激烈竞争态势。长沙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竞相发展势必导致对有限“外资”资源的争夺加剧,加大了长沙招商引资的成本。同时,随着中央区域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新批准设立甘肃“兰州新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中西部越来越多的省区都成为拥有国家政策优势的地区,长沙东部经济走廊建设如何在国家政策“普惠化”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其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区域竞争优势,是长沙东部经济走廊必须考虑和应对的重大问题。

(三)省内开放平台同质竞争

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平台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各片区在各自的产业发展定位中,出现了很多重合。各区域的同质化竞争与开放型经济的分散,影响招商效果,使得优势资源不能有效的向优势地区集中,分散了湖南的外Q总额,不利于开放型经济带的发展。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之外,离园区最近的还有黄花综合保税区,湖南省还拥有湘潭综保区、衡阳综保区、郴州出口加工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等多个综保区或者出口加工区。

三、长沙市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深度理解开放经济内涵

要深度理解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内涵,用思想前进的一小步来带动开放崛起的一大步。

首先,思想上要高度认识建设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对于长沙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开放型经济,而是如何提升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如何通过思想解放氛围的营造来促进开放崛起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园区应成立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机构,每年召开高规格的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明确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责任,开展对相关工作的经常性部署。

其次,对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内容理解上,要坚持“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联动。这包括“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平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承接产业转移协调”等。长沙要实现高层次的开放,就要让“引进来”与“走出去”互动起来,变隔离式发展为交互式发展。企业可以通过先“引进来”,消化、吸收提升自身实力后“走出去”,也可以先“走出去”再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等“引进来”,应尽量消除“引进来”与“走出去”分割发展的思维定势。

再次,对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区域把握上,要坚持“开放合作”与“开放共赢”的基本思路,国外开放与国内开放联动。这意味着长沙在建设开放经济走廊的过程中,要顺应长沙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要更大范围地做好开放文章,要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合作、共赢的开放经济发展。长沙应充分利用我国“一带一路”规划建设节点城市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区域与节点城市的经贸往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质量。同时,长沙应将跨国境开放拓展至跨省域开放,即要注重对国外的开放,也要注重对国内沿海城市、西部内陆城市的开放,即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技术与市场,也充分利用国内资源、技术与市场。

(二)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开放型经济建设要求政府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和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应通过深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等,营造更好更优的投资发展环境,形成开放发展的洼地、企业发展的福地,赢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好时机。

首先,改革审批流程方式,着力缩短审批时限。建立涉外、跨省项目审批的全程代办和一站式、并联式、在线式的审批机制,优化审批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实现审批信息共享。

其次,要改变信息交流方式,搭建综合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定期跨部门信息沟通机制,以及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会商制度,加强政府、企业、金融等部门的信息交流频率与效率,在宣传推介、项目对接、咨询沟通、风险防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要优化通关信息服务,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国税等大通关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

再次,要建立各类跨界服务平台,降低跨部门、跨区域、跨省的要素流动障碍。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外友好协会、境外商会和贸易促进C构的作用,推进长沙企业与其它企业加强联系。还有,要改进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作风。要围绕服务水平不高、办事效率低、投资环境不佳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大监管与问责力度,来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最后,要进一步规范开放型经济中的行政收费。要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改善营商环境。

(三)不断深化区域开放合作

长沙不但要重视对国外区域的开放,还要大力推进对国内区域的开放。要全面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互动,在强化长沙对外开放门户功能的同时,打造对内开放平台,通过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区域,营造国内、国外市场接轨的开放环境,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双层开放格局。

首先,是进行跨国合作。要支持企业在东南亚、非洲、欧洲、美国等地区建立农业等特色产业基地,境外的加工、物流和销售基地等。也要支持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生产线和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开通人才绿色通道。

其次,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城市合作。长沙市要结合自身产业与园区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城市合作,在境外、省外建设园区,或在长沙建设国际合作园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新动力,带动富余产能与人员“走出去”,拓展发展新空间。

再次,是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各部门要组织有意向、有条件的园区与企业,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消费经济研究先进园区,利用发达地区园区产业升级和“腾笼换鸟”的契机,通过园区、企业间的合作共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最后,是与中西部地区其它城市合作。中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西部区域间的经济梯度差,以及承东启西的地理区位优势,都有助于长沙成为这两类经济区域的联接纽带。长沙要利用产业梯度转移战略,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用好中西部合作的大舞台,进行劳务输出与产品输出,拓展区域合作空间。

上一篇:农村征地拆迁安置房屋继承有关问题探讨 下一篇: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下科技文体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