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阶段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

时间:2022-07-12 07:57:06

高一阶段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

进入到高一以后,学生会发现高中数学与之前自己学习的初中数学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学习方法、学习思路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数学学习逐渐开始落后于其他学生,并且数学学习效率也很难提升,造成了高中阶段的第一次两极分化.这样的现象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中数学与学生之前所学的初中数学的差别,然后尽量寻找异同点,作出改变,帮助学生衔接好初高中数学知识,使他们顺利地过渡到新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那么,初高中数学学习都有哪些异同点,教师又该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呢?本文将进行探究.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异同点对比

单纯从表面上看的话,高中数学是从初中数学基础上发展来的.但是两者在学习的内容、方法、和主体方面都有了巨变,是对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更深层次的强化.

1.学习内容

(1)知识量不同.初中数学涵盖内容非常少,知识面狭窄,主要是一些常识性知识的简单介绍.高中数学涵盖内容非常多,涉及的范围广,是初中数学所不及的.(2)知识结构不同.初中数学中的很多数学规律不加推理,直接标明,处于现象阶段.然而高中数学则注重公式的推理和演算过程,以变量和字母为研究对象,更多的是理论方面的分析总结,比较的抽象难懂.高中教材是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教材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相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较强理论的知识体系.(3)能力要求不同.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能在运用数学规律的前提之下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能力要求上较低.高中数学则对学生能力要求上高,要培养学生思维发散能力、推理演算、概括总结等能力,并能够养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表达能力等,培养获取知识的独立性.

2.学习方法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表现更多的被动接受知识定义和规律.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和相关的试题进行重复的举例强化,学生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也拥有足够的时间去掌握和加深巩固.初中教师的教学更加的直观易懂,在每一个教学案例之后都会安排学生到黑板上进行相关的练习,从而巩固学习效果.初中教师将各种题型分类总结,使学生记住解题的通用方法.但是在高中教学中则不然.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数学思路的掌握,关注数学原理的论证和推理.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结果的掌握,更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独立地自学掌握;重视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类比、总结归纳等思维方式.教师更多地启迪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要通过学生在高中数学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其敢于探索和创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认识问题的规律上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面思考的基础上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所在,抓住问题的要领,解答出问题.

3.思维方法

高一的学生在刚刚接触高中数学的时候容易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初中时期截然不同.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问题思考的方式是在老师的影响下形成的,非常的单一化,不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比如说在分解方程式上先分解什么,再分解什么等.然而高中数学要求学生拥有对待问题思考的更高的思维方式,能够对数学语言中抽象化概念进行深刻的理解.很多高一学生成绩下降,就是一时很难适应这种对能力的高要求所造成的.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

在初高中数学衔接工作中,教师应该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尤其要分析初高中数学的脱节情况,做好教材内容方面的衔接,并及时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从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出发,使学生掌握更具体、更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多方面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1.分析脱节情况,做好教材内容衔接

相比较于初中教材的内容,高中数学的内容不但是数量多、知识面广,而且学生在理解上更加抽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那些涉及初中相关内容的数学知识,可以在学生掌握原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使学生能够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并通过比较能够打破原来数学知识的局限,建立两者之间联系的枢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那么在教师教授高中数学的时候,可以在相关的初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高中的知识,使学生更易于在熟悉的知识上接受新的知识.希望高中教师要有一套初中的教材,在掌握初中教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使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拓展新的内容.对于初中教材的掌握,可以掌握高一教学程度,建立两者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自然地由初中阶段转变到高中阶段中.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初高中数学学习情况完全不同,因此初高中的衔接过程必不可少.高中数学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选择与高中知识联系较密切的初中知识和初中删节知识,按照所选内容,内在的关联顺序,及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主动学习和质疑的习惯.力求通过指导衔接,尽快达成学生从初中学生到高中学生的角色转变.

上一篇:浅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三单”教学模式オ 下一篇: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银洲贝丘遗址古环境与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