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精细化管理

时间:2022-07-12 07:22:47

浅议学校精细化管理

个人简介

张学军,男,1975年11月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后沽中学教学副校长。

一、精细化管理,是对现代化学校的深入要求,但不是“事事精细化”

一提到精细化管理,就容易让人想到,把学校中的大小事情,都进行全面的管理;要让学校中的大小事情,都尽可能做到精细的程度。这样理解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片面的。不要说一所学校中的事情,就是家中的事,如果想把什么事情都做到位,也绝对是困难的,很多全日在家的主妇,也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又如,学生把教室打扫到什么程度,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小事,只要教室的清洁程度没有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就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把教室弄到一尘不染的程度。学校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把学校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而是尽可能地集中资源,把学校最重要的事情做好。所以精细化管理中的“细”,并不是“细枝末节”的意思,而是“细分”的意思,也就是说,把重要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有发展空间的事情、没有发展空间的事情,在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区分开来,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将其做好。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哪怕是微小的部分或者事项,也要投入足够的智慧去思考和谋划。比如,自从我校大规模使用课件以后,虽然课堂显得生动多了,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问题,课件节约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但这个时间并没有被教师用来组织学生学习或者还给学生自己学习。而是使教师在课堂上讲话的时间和机会更多了,学生记的笔记越来越多了。虽然课件使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或是看得懂变得更容易了,但有了课件似乎就不再需要学生动手了,例如,通过课件演示能使化学实验现象更加直观、结果更加准确,于是,教师为了实验现象的直观只让学生看课件演示不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这样,学生懂得如何应用的机会减少了。单是课件上的这样一个极其微观的变化,带来的却是教与学在课堂上的时间配置发生变化了,带来的是学生看懂、听懂、学懂以及懂得应用之间在机会上变化了,这就需要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时间配置和机会设计予以科学引领。

我认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要科学、冷静地贯彻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精细化管理要体现一个“细”字,关注教学常规的细节规范与要求,使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既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又要突出一个“精”字,即化繁为简,抓住主要的教学环节和关注基本教学环节的关键所在,做到简繁得当,让教师在投入有限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完成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完善现代化学校的建设

学校管理包括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等许多方面,本文侧重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是家长评判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而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又是教学质量的最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在抓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师工作的精心分析和设计,形成一个促进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帮扶转化教学活动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策略。

1.抓教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教学有所改革,首先必须从备课入手。因此我们进行了教师备课的改革尝试。总体思路是“个人备课、集体评议、资源共享、个人加注、课后反思、单元回顾”。也就是说,教师先个人备课,然后同年级备课组评议,形成教案后作为教师上课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再进行调整,课后及时写出教学反思,把课堂中的得失、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以待改进。

2.抓教师上课。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校运转的主轴,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长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约束并引领教师,使之在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真正落实好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我们要求教学过程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课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学习目标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3)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给学生自读教材、讨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采取“当堂训练”的方法,教师要预先在教案上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当堂巩固,及时评讲反馈;

(5)在课末教师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质疑。

这样,通过对教师的严要求,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为提高学习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抓作业批改。

作业的批改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因此,我们十分注重作业批改质量。我们提倡面批,面批是帮助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的一个好方法。师生面对面直接沟通、真诚互动,会给一些作业不细心、不认真的学生本能地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和暗示,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和感受教师治学的严谨,通过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自觉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一份关爱、一番鞭策。

在面批时,除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指导外,还可以聊上几句,拉拉家常,及时进行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指导。谈话时态度亲切,氛围轻松,学生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亦师亦友,渐渐地建立起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在面批的过程中变换批改方式,让学生轮流参与到作业批改的活动中,与教师一起分头对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分组别的当面批改,这样做,促使学生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错误或者其他同学的不同的解法,达到一种对比学习的目的,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与教师交流分享,这样,作业批改就成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很好地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批改,搭建了一个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平台,使其成为一种师生互动的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将对学生愿意写作业,乐于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4.抓“学困生”转化。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针对“学困生”,我们采取了以下“转、防”措施。

(1)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学生减压,让学生乐学;

(2)采取结对帮扶、小组互助、教师面对面辅导等形式,关爱“学困生”,通过给他们“补缺补差”,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困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4)分层教学,分别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采取“四优先”教学模式,即“优先提问,优先质疑,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辅导”,使“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涉及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学校和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学校还应与各社会团体、单位和家长紧密结合,细致地做好家长学校和家访的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精细化管理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的、精细的工程,是规范化管理的一个延续,是一种可贵的坚持,长期行为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只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学校精细化管理,肯定不是要求学校把方方面面的小事当成很大的事管,而是要求学校能够通过对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全面分析,尤其是容易忽视的“连接点”或者“研究点”的科学分析,从而能够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对“细节问题”做“精心分析”“精致处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管理功效,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管理成效有较大的提升。

上一篇:巧用生成性资源 让课改走进课堂 下一篇:追寻“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