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规范化手术配合

时间:2022-07-12 06:56:37

人工髋关节置换规范化手术配合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手术配合,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程序化和规范化手术配合的效果。资料和方法 对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中心2003年3月~2010年12月诊疗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16例患者进行了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手术配合,术前了解手术方法,充分做好患者、手术间及器械物品的准备,术中根据要求做好全面护理配合。结果 116例病例经术后6~24个月(平均12.3月)随访,Harris 评分表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至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62~93分,平均88.23分。80分以上的89例, 优良率76.7%)。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手术配合行之有效,能保证术中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感染,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 规范化 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11-02

Normalized operative cooperation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LIU Yuying

(Zig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Zigong, Sichuan 6430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ormalized operative cooperation fo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given to patients . Methods In view of the nursing procedure, some normalized measures of operative cooperation, such as Pre understanding of surgical methods, fully understanding preoperative patients, operation and completes instrument, prepare goods required , do a good job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peration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care, were performed in 116 cases with THA in Orthopedics of Zig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rch 2003 to December 2010. Results Through six to twenty-four months follow-up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12.3 months), The result of Harris evaluation indicated the 116 cases patients of THA obtained good function recovery of the hip joint after operation and restored their function within 12 months ( The result of Harris evaluation was 62~93 scores. Average 88.23 scores. There are 89 patients' postoperative outcomes were satisfactory, the HHS is more than 80 scores.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ere 76.7%). Conclusion The normalized operative cooperation is effective to patients of THA. It is helpful for Surgical safety , it ensure the success of operation, prevent infectio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Keywords】total hip arthroplasty operative cooperation normalization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较快速地重建髋关节功能,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差,多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手术的顺利完成依赖于术者的精湛技术和护士的精心配合[1]。我院自2003年3月~2010年12月诊疗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16例患者进行了程序化和规范化的手术配合,术前了解手术方法,充分做好患者、手术间及器械物品的准备,术中根据要求做好全面配合。手术经过顺利,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选取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治疗中心2003年3月~2010年12月诊疗11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2例,女性34例;年龄51~95岁,平均65.7岁,其中中老年股骨颈骨折7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7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3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2例。住院天数16~30天,平均18.7天,病程最长25年,最短半年。

1.2 临床表现 髋部疼痛,跛行,活动受限并进行性加重。

1.3 手术治疗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90°健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口,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关节囊切开,切除部分关节囊及周围粘连组织,股骨距上1~1.5cm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扩大加深髋臼,扩髓,置入假体固定, 检查活动无阻,无活动性出血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常规放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1.4 手术护理配合

1.4.1 术前心理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人创伤较大,而且病人年龄偏高,担心手术安全及术后功能,易出现恐惧,焦虑、失眠、等反应。护理人员应参加术前讨论,了解病情,手术、方法、器械,以便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时查阅病历,行适当的护理检查,掌握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情况,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让同种成功病例病人现身说法,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1.4.2 物品准备 特殊器械术前1日厂家送到手术室后由器械护士签收,确定使用人工关节的类型,注意备同型号人工关节2~3套。常规骨科器械、布类等物品严格灭菌,备齐负压吸引、高频电刀、电钻、电锯等仪器,电池充足电。

1.4.3 手术间准备及管理 手术安置在洁净程度高较大的手术间进行,且为当天该手术间的第1台手术。术前1日彻底打扫并消毒手术间备用。所需物品备齐于手术间,检查仪器能正常运行,除常规器械外,还需准备人工髋关节特殊器械,手术用物、抢救设施及药物, 并尽量控制手术间人数及减少人员流动。

1.5 术中护理配合

1.5.1 巡回护士配合 ①常规准备 核对患者,检查手术部位备皮情况,注意关心患者,减轻其恐惧情绪。调试好吸引器、高频电刀等,切皮前30min使用抗生素,手术超过3h加用1次。②做好保温措施 提前调节好手术间的温度使其在22~25℃,湿度50%~60%,输入库血和冲洗时加温至35℃,避免寒战。③做好静脉穿刺 麻醉前选择在患侧上肢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用l8号Y型静脉留置针建立好静脉通路。④麻醉与麻醉成功后留置尿管,采用90°健侧卧位,垫高髋部,固定骨盆,使骨盆在手术中不发生摇动。 在腋下、搁手架上、两腿之间、骨隆突处及着力点部位用软枕垫好。注意保护臂丛神经,上肢不过度外展。健侧下肢用约束带固定,患侧下肢可自由活动。⑤术中仪器使用 保持吸引器有效吸引,术中根据需要调整电刀功率及无影灯角度。⑥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特别是麻醉用药后、放入骨水泥后, 及时评估出血量,骨水泥固定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判断是否发生聚和热反应和毒性反应,以便及时处理[2]。⑦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检查受压部位和电刀负极板粘贴处是否压伤或灼伤,转运、搬动病人时注意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脱位,书写记录并与病房护士交班。⑧术后访视 查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情况,精神状态,有无心理负担、性损伤、静脉炎,做好饮食及功能锻炼指导。

1.5.2 器械护士配合 ①器械管理 提前30分钟清点整理器械,将常规器械与关节置换特殊器械分开放置,顺序摆放,安装好电钻、电动摆据。②熟练配合 器械护士要熟悉各种器械的用途和性能,熟悉手术步骤及术者的习惯,准确快捷传递器械,术中传递髋臼锉和扩髓器时注意提示医生所用器械号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③防止术野污染 手术器械在未用时用无菌单覆盖,减少暴露时间。术中及时擦拭器械上的血迹,注意观察手术人员无菌操作,发现或怀疑污染时应立即覆盖4层以上无菌单或更换污染物品,确保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2 结果

2.1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3月。术后2周,3个月和12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12个月Harris 评分为62~93分,平均88.23分。80分以上的89例,优良率76.7%。其中3例(2.59%)于术后2周内发生髋关节脱位,均为不当所致,见 (表1)。

表1 11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术后12个月髋关节活动度:屈曲95~120°,伸直5~15°,内收30~40°,外展40~50°,内旋40~50°,外旋40~45°。肌力5级, 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控制感染是重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生感染意味着手术失败,因此无菌要求高,除器械、材料的严格灭菌和术中无菌操作外,还应戴双层新手套,注意使用皮肤粘巾保护切口皮肤,会用粘巾粘贴牢固,以防污染。巡回护士开启假体包装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术中使用人工关节时,禁止用手套直接接触假体,应用无菌干纱布包裹操作。使用C臂时注意保护术野,并尽量控制手术间人数,减少人员流动,合理使用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

3.2 固定患者于标准的侧卧位是安装假体的关键,既要标准又要患者感觉舒适,使骨盆在手术中不发生摇动,上肢不过度外展,注意保护臂丛神经,在腋下、搁手架上、两腿之间、骨隆突处及着力点部位用软枕垫好等,并保证病人正常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预防因不当受压时间过长引起压疮。

3.3 器械护士要经验丰富、动作敏捷,掌握手术步骤及特殊器械的应用,确保各种器械性能良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

3.4 巡回护士术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神志、心率、血压、呼吸及心电图等,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在填入骨水泥时,须注意骨水泥的毒性反应,确保手术病人术中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明玉,郑晓缺,杨珊,等.90岁以上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11):1022~1024.

[2] 杨 娟,郑 琳.骨肿瘤切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8):634.

上一篇:甘露消毒丹源流浅谈 下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睡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