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闲暇时光

时间:2022-07-12 05:35:15

“雕刻”闲暇时光

盼望着,盼望着,身上的衣物轻了,夏天的脚步近了,一年一度的暑假如期而至。假期生活该如何安排呢?每个人都期望假期过得轻松愉快,但如果不进行合理规划,可能产生“假期比上学还累”的结果。

有的学生在假期刚开始时逍遥自在,看电视、打游戏,甚至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而假期的最后几天则在匆匆忙忙赶作业中度过;有的学生把假期变成了“消费期”,与朋友聚餐、唱歌、看电影、旅游等;有的学生则忙于“赶场”,英语班、钢琴课、兴趣拓展训练等,假期时间全被父母安排的各种“班”占据……

闲暇时光应该怎样度过?假期脚步匆匆,也许许多人还没有来得及享用,便已遗憾地错过。随着我国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越来越多,倡导健康休闲,普及闲暇教育已经成为时展的必需。

闲暇认识多误区

客观地讲,我国的闲暇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学师生以及广大市民对假期闲暇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

最大的认识误区:闲暇时可以放纵。许多人认为,闲暇就是用来放松的,放松时无需条条框框的规定和束缚,可以随心所欲。这样的认识很具有迷惑性,尤其是对年轻人。经过漫长的学校生活,迎来假期,教师和学生都会憧憬自由放松的生活。学生不必担心上学迟到,教师不必烦恼有批改不完的作业。但是,如果将“不必担心”与“可以随心所欲”画等号,那就是错误的。因为闲暇不等于闲散,放松也不意味着放纵。西方有一句格言,晚起者见不到日出,其含义就是按自然规律作息且勤劳的人收获更美好的生活。如果假期打乱作息,开学时就很难保证有旺盛的精力。不仅如此,打乱作息,也会影响到家庭其他成员的正常生活,更不利于参加各种正常的社交活动。

认识误区二:休闲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许多人认为,假期生活若要过得愉快,需要很多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没钱不可能过好假期。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如果要去旅游,尤其是出国旅游是需要一定物质基础的。那么是不是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就不能过一个愉快而又充实的假期呢?事实并非如此。假期生活不仅只有旅游一个选择,去图书馆看书、参观博物馆,或者打工实习等都可以达到休闲、体验生活的目的。而且旅游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出行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可远可近的家庭自助游更加轻松而灵活,也有益于家庭关系的和睦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认识误区三:假期是补习和培训的好时机。许多家长将假期补习视为孩子假期理所当然的选择。怕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没时间陪伴孩子等原因都会让家长倾向于在假期为孩子选择“培训班”“补习班”,希望通过“ 加餐 ”来实现超越,弥补不足。经验证明,这种选择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效果却是糟糕的。因为假期补习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正所谓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不会娱乐的人也不会学习。学习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假期的学习内容和生活方式与在校的性质相同,仅仅是学校生活的复制,那么假期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假期固然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其方式不应该是依靠培训和补习。假期更是学生陶冶情操,认识社会,发展个人兴趣与爱好,形成职业认知的绝佳时间。在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如果青少年14岁时,对未来职业还没有期许,那么家庭和学校就会积极地鼓励他们利用假期外出游历,与不同的人交往,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

如何对待闲暇

要想学会科学利用闲暇,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闲暇时间,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养成对待闲暇的正确态度。

闲暇时光比黄金还要宝贵。闲暇时光来之不易,其增长与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同步。新中国成立初,百废待兴,那时的岗位工作者几乎没有闲暇。每周一天的休息日用来打理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探望老人和购物,那时的休息日通常是“休而不得闲的”。除公差外,旅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物质财富累积程度越来越高,假期也随之不断增加。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岗位工作者才开始有了些许的闲暇。闲暇是一笔奢侈的财富。世界上所有的金钱和物质财富都可以循环往复,但唯有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会利用闲暇这笔宝贵财富的人,用其“增益己所不能”,从而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成就,也就越来越富有。

要经营与学校和工作不同的闲暇生活。闲暇生活不应该是学校生活的拓展,它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闲暇时间与在校时间的根本不同在于,校园生活要求师生按时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不可以随意更改和变动,具有强制性。闲暇生活也不同于工作,工作不仅有时间长度的限制,更有工作量和工作任务方面的约束。而闲暇时间则是可以根据个人愿望而进行设计的,是可以自主操控、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时间的利用效益,决定个体的生存质量。要学会合理利用闲暇,就不要重复学校生活或者工作模式。

每个人都可以过好假期生活。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更无论男女,还是老少,每个人都可以过好假期生活。可供休闲的最大资源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源于自身潜在的力量。在很多情况下金钱和财富确实给人带来便利和特权,但并不是没有这些就一定会裹足不前。只要充实、健康、有所收获就是积极的闲暇生活。假期生活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比别人走得更远,消费得更多,而在于是否过好每一天,是否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享用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的乐趣,获得更多积极的经历与体验。

闲暇时间规划需要教育吗

如何对闲暇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是一门大学问。人的休闲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的获得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甚至强化。开展闲暇教育就是为了让大家学会休闲,即全面认识闲暇,理解闲暇的价值,掌握规划闲暇的技巧,并最终获得享受休闲生活的能力。闲暇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与进步的产物。每个人都需要享有闲暇教育的机会,获得休闲的能力。闲暇教育不仅是学校和教育系统的责任,更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

理解休闲的价值是闲暇教育的起点。所谓理解闲暇,不仅要知道什么是闲暇,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认识闲暇独有的价值。闲暇是针对强制性工作、学习以及必要的琐事而言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之差别在于如何利用闲暇。闲暇独一无二的价值,就是“空闲”为个人独特发展提供了可能。

此外,闲暇还是创造的摇篮。亚里士多德在其著名的《形而上学》中提出,闲暇是科学生产、发展和创新的首要条件。因为闲暇给人以最充分的“自由”,它的价值尤胜于“学术自由”。只有在充分自由前提下的“好奇”,才不受传统思想的约束,才能更具突破性,进而带来科技和生产力或者社会的飞跃发展。闲暇的价值难以估量,知识最先出现在有闲暇的地方。数学在古埃及兴起时,僧侣们的贡献令人们感叹,其原因就在于此。只有真正理解闲暇价值的人,才会珍惜闲暇,设计闲暇,热爱闲暇,从而享用闲暇。理解是行动的基础,理解休闲的价值是闲暇教育的起点。

学会规划闲暇是闲暇教育的核心。因为闲暇如此宝贵,因此曾有人言,要以“雕刻时光”的态度来设计闲暇。欢度闲暇时光的方案可以有很多种。闲暇中的人,可以选择宅在家里上网聊天、打游戏或者看韩剧,也可以选择学习厨艺和做清洁,更可以选择旅游或者是读书。那么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呢?当然有。可以设计一个健身计划,或是一个场馆参观和学习计划,或者参加各种夏令营活动,再或者找份短期或者临时工作,最好是那些有助于探索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选择有N多种,哪个才是最佳的呢?

学会比较与择优是设计闲暇的关键。选择依据的标准通常有两条:一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验和感受人类精神文明成果和社会生产生活;二是适合自己的休闲方案为最佳选择。教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是闲暇教育的重点。这意味着面对各种备选方案时,首先要分析不同选择对身心健康的利弊,然后再考虑该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急需,最后由个人内心的需要和向往来做决断。各个选项之间可以进行排列组合,合理的组合是休闲设计方案科学与否的关键。好的休闲设计会比无设计或者庸俗的休闲设计带来更多积极的生活体验。积极的生活体验会收获更多的惬意,更多的满足,更多的见识,更健康的体魄,更自由的思想,更丰富的心智……

养成闲暇好习惯是闲暇教育期待的结果。闲暇习惯是指个人利用闲暇的一贯方式。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休闲习惯也是在不断的涵养中才能够形成的。无论优劣,习惯一旦形成,通常都将会陪伴终生。因此对于个体而言,最好能在早期就接受闲暇教育,慢慢学习以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来享用闲暇。有调查表明,在16岁之前养成的闲暇习惯,只要没有经历特别巨大的刺激,通常不会改变,而是以各种方式伴随终身。人们所处的环境经常会发生各种变化,获得闲暇的机会和可供休闲的资源也绝非一成不变。因此闲暇教育不仅要培养个人养成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更要帮助个人形成积极的休闲态度。好的闲暇习惯养成的标志是,个人在“无人监督和看护的情形下,也能合理地规划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闲暇好习惯不仅是闲暇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闲暇教育最终期待的结果。

教师和家长是闲暇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谈到闲暇教育的对象,人们通常会想到青少年学生。因为他们属于未成年人,正处在各种习惯养成的年龄。而且青少年代表国家的未来,如果青少年拥有良好的休闲习惯,就意味着未来国家的国民素质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青少年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他们良好的习惯又是怎么养成的呢?环境的影响和监督就很重要。其中,教师和家长是与青少年习惯培养最为密切相关的人群。所谓言教胜于身教,家长的休闲方式会直接用行动传递给子女,教师对待闲暇的态度和对学生闲暇能力的培养,则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学生对闲暇的认识与理解。如果说青少年是闲暇教育的重点对象,那么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就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闲暇教育提供根本保障。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较快,但社会环境尤其是良好的社会学习和娱乐环境的建设,却仍然难以满足居民休闲生活的需要。即便如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场馆和社区活动中心的数量与种类都相对不足,且并非免费向社会开放。

国外的一些做法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英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不仅馆藏丰富,管理良好,而且免费对公众开放。在假期里,英国的很多学生会选择在博物馆参观学习。芬兰教育因PISA调查中的好成绩而享誉海内外,芬兰青少年闲暇时最喜欢的去处是图书馆。英国的博物馆和芬兰的图书馆为人们享受健康和积极的休闲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场所。

对于我国劳动者来说,依法享用的双休日加法定节假日每年不少于115天,几乎占全年的1/3。中小学生再加上寒暑假60天(刨除双休日),一年共有175天的节假日,几乎占全年的一半时间。他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需要引导,他们对提高休闲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教育部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校外生活和闲暇时间的利用,倡议场馆进校园。其目的就是为了丰富青少年的校外生活,拓展青少年的视野,正确引导青少年利用闲暇。如何丰富青少年的闲暇生活,满足其休闲需求是全社会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上一篇:闲暇属于兴趣、见识与美 下一篇:山术汤治疗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症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