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56例临床探讨

时间:2022-07-12 04:15:58

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56例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观察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确诊为未破裂输卵管妊娠、具备保留输卵管条件的患者110例, 其中56例术中应用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研究组),54例未应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观察组于腹腔镜下先将垂体后叶素分别注射于患侧输卵管间质部与圆韧带起始部位之间浆膜下浅肌层处及该侧输卵管基底部做预处理,然后再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结果:110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观察组(22.31±7.38mL)与对照组(110.12±45.2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腹腔镜;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止血

【中图分类号】R71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04-02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异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约占异位妊娠的95%[2]。患病人群多为育龄妇女,大部分有生育要求。目前行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术多选择输卵管妊娠部位切开吸取胚胎或绒毛组织[3],但镜下清除孕囊及胚胎组织后,输卵管管腔及输卵管切开部位多渗血明显,难以止血,反复电凝止血易损伤输卵管组织,从而降低术后生育功能;镜下缝合止血,手术时间长,且易误扎输卵管管腔。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垂体后叶素在患侧输卵管间质部与圆韧带起始部位之间浆膜下浅肌层处及妊娠输卵管基底部注射(简称两点注射)作预处理,应用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止血56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患者为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病例,具备保留输卵管指征(指输卵管妊娠于峡部或壶腹部,直径3~6cm),无大出血,无心、肺疾病、高血压或重度贫血等手术禁忌证;排除盆腔严重粘连。按手术用药方法分为两组: 观察组腹腔镜下应用垂体后叶素分别在患侧输卵管间质部与圆韧带起始部位之间浆膜下浅肌层处及妊娠输卵管基底部注射预处理56例;对照组未使用垂体后叶素共5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婚育情况、停经时间、血β-HCG、B超附件包块直径及妊娠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麻醉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手术设备: 德国wolf腹腔镜及配套器械。手术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腹部及会皮肤消毒后铺巾,安放举宫器,留置导尿管。建立人工气腹,置入10mm腹腔镜,在下腹两侧分别放入5mm穿刺套管,经套管放入手术器械开始手术。术中明确妊娠着床部位、类型,确定具备保留输卵管条件者(输卵管妊娠部位未破裂),将一根长针由患侧腹壁进入腹腔,腹腔外接注射器,观察组在患侧输卵管间质部与圆韧带起始部位之间浆膜下浅肌层处及该侧输卵管膨大基底部,将稀释的垂体后叶素6U(用0.9%氯化钠液稀释至4mL),分别注射2mL,可见输卵管表面变白。选用单极电凝针沿输卵管的纵轴切开患侧输卵管最膨大游离缘达管腔,根据妊娠包块大小确定切口长短,约1~2cm,常见胚胎混合血凝块形成一类似包膜完整的组织块,用生理盐水慢速地沿假包膜外缘冲刷,将组织块完整剥离出,勺钳将组织块取出腹腔,大部分创面无活动性出血,小部分有创面出血,配合电凝止血。对照组则不用注射垂体后叶素,直接沿输卵管纵轴切开妊娠部位输卵管壁,吸管吸出或钳出胚胎及绒毛组织,创面出血明显,电凝创面止血较困难,时间长,止血失败(渗血不止、电凝严重损伤输卵管壁,估计功能丧失)则改行输卵管切除术。两组均不缝合输卵管切口,检查无出血后冲洗盆腔。术毕于腹腔留置防粘连液,排出CO2气体,取出操作器械及套管针,完成镜下手术。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两组的手术时间记录是从第一个手术切口开始到缝合完最后一个手术切口及盖上敷贴为止;术中出血量:是指按通常方法(包括称纱布的重量和计算专门负压瓶中吸出出血量),估计得出所有失血量;术后监测血β-HCG,术后每隔3d复查一次,了解其下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10.0软件,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病人和医生对异位妊娠警惕性的提高、早期血β-hCG的监测及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未破裂型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为进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提供了机会。近年来未破裂输卵管妊娠发病率逐渐上升,患病人群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大部分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腹腔镜手术安全、易行、术后恢复快、盆腔粘连少,融诊断与治疗为一体,越来越被广大妇产科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目前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治疗中,输卵管开窗造口术是一种最适合的保守性手术。

3.2 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可操作性由于囊胚生长发育时绒毛向输卵管肌层侵蚀,而输卵管肌层血管丰富,如此时滋养细胞活力较高,患侧输卵管开窗取胚后容易出现囊胚附着部位的出血,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单极或双极电凝反复多次电凝创面或缝扎创面渗血点进行止血,其缺点是电凝止血增加了对患侧输卵管损伤,而缝扎止血有误扎输卵管管腔的可能,都不利于术后输卵管功能恢复,降低了其生育功能[4]。垂体后叶素在开腹的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有十分有效的止血作用。垂体后叶素含催产素和加压素,有效地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止血效果明显。由于输卵管的血液供应来自卵巢动脉在输卵管系膜内的若干分支,以及子宫动脉在宫角处的分支-输卵管支[5],因此,本研究在患侧输卵管间质部与圆韧带起始部位之间浆膜下浅肌层处及该侧输卵管基底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做预处理,使供应输卵管的两重血管收缩,减少了供应输卵管的绝大部分血液,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再行输卵管开窗妊娠物清除术,由于输卵管肌层收缩,输卵管线性开窗后,妊娠组织极易自管壁剥离,部分妊娠组织脱出切口外,钳取组织容易且完整,减少了滋养细胞残留管壁的机会;同时避免反复钳取或吸取组织而致管腔内膜损伤,可明显减少创面流血,大多不需电凝止血或创面仅呈点状零星少量出血,稍作电凝即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未破裂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的前瞻性有研究证明[6],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中,垂体后叶素两点注射法比单点注射法能更好的减少术中出血和输卵管电凝的机会,并缩短手术时间。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开窗手术中应用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止血作用明显,能有效减少电凝止血机会或不需电凝创面,对开窗输卵管组织有保护作用,并能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持续性异位妊娠,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艾妩.腹腔镜诊治异位妊娠 120 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12):1494-1495.

[2]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0-71.

[3] 张长英.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异位妊娠开窗手术中的止血作用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7):551-552.

[4] 陈琦,谭布珍,毛甜甜.输卵管开窗术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后生育力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43-2844.

[5] 赵贵芬,马华姝.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41-5842.

[6] 张华,金柯.垂体后叶素用于腹腔镜下异位妊娠取胚术止血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4):228-229.

上一篇:小脑电刺激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下一篇: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