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三道沟金矿及其金(银)预测区找矿远景评价

时间:2022-07-12 02:48:18

林家三道沟金矿及其金(银)预测区找矿远景评价

摘要:文章详细分析了林家三道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条件和地球物理条件,并以此为基础评价了预测区的找矿远景。

关键词:三道沟金矿;预测区;找矿;远景评价

一、成矿地质条件

预测区位于小佟家堡子金矿床和林家金矿床周边部,三者同处于尖山子断裂下盘西侧同一条金(银)成矿构造带上。区内出露辽河群大石桥组大理岩和盖县组片岩,林家三道沟5号和9号金矿体赋存于盖县组下部片岩层位中。

区内发育两组褶皱构造,一组为辽河期桃源东西向线型背向斜,另一组为印支-燕山期新岭北北东向倾没背向斜。断裂构造发育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其中北西向尖山子深断裂为成矿前期一级控矿构造,控制着青城子地区金银矿产的空间展布。该断裂南起杨家岭,经预测区至林家-桃源矿区向北一直延伸到白云金矿区,延长约15m-20m,走向330°,倾向北东,倾角60°-80°。断裂带一般幅宽10m-20m,最宽达180m。带内具强烈片理化、石墨化、泥化,靠近尖山子地段发育大理岩角砾,可见有早期刚性岩石被拉断和塑性岩石绕流现象。一组呈北东向展布的平缓断裂带是区内最重要的含矿构造带,该组断裂带具压扭性结构面特征,总体呈近水平状分布,局部具波状起伏变化,起伏角10°-30°,厚(宽)0.2m-5.0m,具分支复合膨缩特征,片岩型厚大金矿体通常赋存于一组倾角稍陡与一组倾角平缓断裂相交锐角区内,或赋存于断裂带急剧转折部位。

区内岩浆岩具多期多次活动特征,其南西侧岩浆活动强烈,北东侧岩浆活动较弱。辽河期岩浆岩主要为龙庙北沟斜长花岗岩体和尖山子斜长花岗岩体,呈长条状岩株产出。海西期岩浆岩主要为龙庙北沟辉石闪长岩脉,呈浅成脉状侵入体贯入辽河群各沉积层位中。印支-燕山期岩浆岩以新岭岩体为中心,向外幅射各类北东向岩脉。

二、地球化学条件

通过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区内共发现7处Au、Ag、Pb、As综合异常,20世纪90年代验证了1号和7号异常,相应发现了桃源金矿床和林家金矿床,2000-2002年验证了3号异常,发现了林家三道沟5号和9号金矿体,其余处于相同地质条件下的2、4、5、6号化探异常未进行查证。

2号异常属于As、Ag、Pb元素组合异常,位于林家三道沟北西部扈家西沟一带盖县组片岩中。异常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延长400m,宽300m。异常分布区内发育花岗斑岩和煌斑岩,在花岗斑岩与片岩接触部发育硅化破碎带,带内矿化蚀变强烈。分析云母片岩样品:Au0.5×10-6,As75.5×10-6,Sb12×10-6,Ag30×10-6,Cu800×10-6;分析花岗斑岩样品:金0.25×10-6,As75×10-6,Ag10×10-6,Pb300×10-6;分析煌斑岩样品:Au0.09×10-6,As45×10-6,Ag2.5×10-6。经拣块分析,蚀变煌斑岩金品位4.55×10-6,蚀变花岗斑岩金品位20.11×10-6。推测2号异常由片岩硅化蚀变带及蚀变花岗斑岩和蚀变煌斑岩脉引起。

4号异常属于As、Ag、Pb、Au组合异常,分布于林家三道沟西部尖山沟一带盖县组云母片岩中。异常呈椭圆形东西走向,延长300m,宽200m,异常分布区内发育矿化蚀变破碎带、蚀变花岗斑岩和蚀变煌斑岩脉。花岗斑岩和煌斑岩脉沿北东向展布,多呈复合脉产出。经拣块分析,两类岩脉金品位1.0×10-6,推测4号异常由硅化破碎蚀变带和蚀变岩脉引起。

5号异常为As、Au、Ag、Pb组合,分布于林家三道沟北东部山嘴子南山一带盖县组片岩中,呈近东西向展布,延长400m,宽100m,异常分布区内见有蚀变花岗斑岩、蚀变煌斑岩脉,具硅化和黄铁矿化,分析Au品位1.95×10-6。推测5号异常由硅化蚀变岩脉引起。

6号异常为As、Ag、Pb、Zn、Cu组合异常,位于林家三道沟北西部姜家沟一带,走向延长600m,宽100m,呈长条状分布于盖县组片岩中。异常分布区内发育硅化破碎蚀变带、花岗斑岩和煌斑岩脉,经拣块分析,岩脉Au品位0.25×10-6,As品位大于75×10-6,Ag品位10×10-6,Pb品位1000×10-6。经刻槽采样分析,蚀变破碎带中Au品位0.15×10-6,Pb品位1000×10-6,Zn品位1000×10-6,Ag品位10×10-6,Cu品位400×10-6,As品位28×10-6。推测6号异常由硅化破碎蚀变带及蚀变岩脉引起。

三、地球物理条件

通过本次金银矿调查评价,在本区南北两侧发现6处视极化率异常。异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低阻高极化”型,分布于林家三道沟区北部,另一种是“高阻高极化”型,分布于林家三道沟区南部。经野外异常查证,“低阻高极化”型异常由区内赋存的金矿体引起,“高阻高极化”型异常由区内赋存的金矿体及其上盘与之相伴产出的花岗斑岩脉引起。经5个钻孔深部验证,在异常局部地段发现了片岩型金矿体。

四、资源潜力分析

第一,本次金银矿调查评价证实了林家三道沟区5号和9号金矿体赋矿层位略高于小佟家堡子Ⅱ号金矿体过渡带层位,其赋矿空间范围、控矿构造类型、岩浆热液条件与小佟家堡子金矿区和林家金矿区相同,具备寻找互层带型或片岩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第二,2000-2002年,为验证区内3号化探异常共计施工了17个钻孔,其中9个钻孔穿越金矿体,探获333+3341级金资源量48.03t。经钻探深部验证,5号金矿体控制东西延长1450m,控制南北宽度1400m,平均厚度2.05m,Au品位5.16×10-6,金矿体延长、延伸、品位均连续稳定。

第三,截止目前,邻区杨树、林家和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控制埋深已达300m-400m,并发现了“过渡带”型金矿体,而本次金银矿调查评价中林家三道沟区验证深度均<150m,没有穿越辽河群大石桥组与盖县组过渡带,推测区内应存在第二成矿空间,其深部可能赋存有与已知5号和9号金矿体平行产出的金矿体。

第四,2004年,丹东地勘院对本区5号化探异常分布区内盖县组片岩和大石桥组大理岩互层带开展了地表预查工作,初步确认该组合异常具有规模大、成矿元素种类多的特点,尤其是异常北部的5-1号异常,元素浓集中心明显,Au、Ag、As元素吻合程度高,是一处极具资源前景的找矿远景区。

第五,通过类比3号化探异常外侧深部5号和9号金矿体已知的金资源量,预测区内4处化探异常深部片岩含矿层位均应具有较大的金资源潜力,具备寻找片岩型金矿床及大石桥组与盖县组过渡带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因此预测本区及其近有可能探获200吨-500吨3341级别金资源量。

参考文献:

1、李实.西秦岭金矿床成因类型及地质特征[J].甘肃地质学报,1998(2).

2、杜乐天.地壳流体与地幔流体间的关系[J].地学前缘,1996(3).

(作者单位:辽宁省有色地质局107队)

上一篇:湖南省科技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分... 下一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