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12 01:59:36

人本主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正面临着重整提高的挑战。企业管理也从强调以物的管理转向重视对人的开发,这是管理领域一次变革和创新。本文从工作与生活两个层面着手,探讨了人本主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两大层面应用及实现措施。

关键词:人本主义;现代企业管理;应用;工作;家庭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引言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企业以人为本,不拘一格地引进和使用人才,并且在工作中真正地关心、尊重、信任他们,使得他们在自身成长的同时,推动企业不断地发展。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当代先进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知识经济所倡导的管理模式,称之为“人本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它意味着人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其它资源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狭义的人本管理主要考虑的是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而广义的人本管理还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对企业外部主体的人文关怀。在人、财、物、信息这四要素中,人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能支配和充分利用其他要素的资源,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最锐利的武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是天然生成的,需要管理者通过有效的管理将其激发出来并长期维持。

二、工作环境的优化——重视员工权利

(一)劳动条件

员工进入企业工作,其各项劳动条件,如工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请假及职业灾害补偿,都应根据劳动合同法办理。

一是就工资而言,这是员工因工作所获得的报酬,包括薪金、奖金、津贴及其他名义的经常性支付,其金额由劳资双方议定,但企业应给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基本工资。工资的给付,每月必须定期发放。对按照规定延长工时(加班)在2小时以内者,应根据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给三分之一以上,超过2个小时部分要按平日每小时工资额加给三分之二以上。二是就工作时间而言,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2周工作总时数不得超过84小时。企业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连同正常工作时间,一天不得超过12小时,一个月不得超过46小时。并规定工人因健康或其他正常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工作者,企业不得强制其工作。三是就休息、休假、请假而言。企业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员工可在连续工作4小时的情况下,至少应获得30分钟的休息,每7日中至少应获得1天的休息作为例假。在法定节假日、劳动节及其他由中央规定应放的假期,均应休假。另外,员工在工作期间有请公假、婚假、丧假、病假、事假的权利。四是就职业灾害补偿而言。员工在工作期间如遭遇职业灾害,有关补偿事宜,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办理。

(二)劳动保障

首先是职工福利。雇用职工在50人以上的企业应根据职工福利金条例组成的职工福利委员会,员工应按照该职工福利金条例规定的比率(每月薪资扣0.5%)缴交职工福利金,并依据职工福利委员会章程享受各项福利措施。其次是保险权利。依据我国相关保险条例规定,年满18岁以上,60岁以下受雇于企业的员工,投保企业应按照规章制度在员工到职当日为其办理社保,而受雇于未满50人企业的情况,可按照规章自愿投保。最后是安全卫生。员工在工作场所工作,企业应按照我国安全卫生法规定,提供他必要的安全健康保障,企业除工作场所的设备环境应符合规定外,雇用员工,也应施予安全卫生及预防灾变的教育培训。

(三)员工培训及成长

企业的员工培训及成长体系要做到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及早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及政策以配合机构的发展。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应当具有持续性,以增进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并给予他们发展的机会,这样,才可挽留人才及维持员工对工作的热诚。除了入职培训外,还应为员工提供各项提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员工能更详细及全面认识客服工作,适应新环境,应付日常工作。建立良好的培训沟通渠道,是全面理解员工需要的途径之一,也是良好人事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沟通不单可以了解员工所需,同时也可在最短时间内,向员工讲解企业的策略,从而减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误会。

三、生活环境的优化——家庭与工作的融合

人本主义的企业管理可促进和谐的劳资关系,而和谐的劳资关系又是我国经济繁荣和成功的基石。综观企业的人本主义管理措施,秘诀在于如何做好如下几点:企业上下以“同理心”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优秀的团队;企业“细心”留意员工的个人及家庭需要,让员工工作时无后顾之忧和“耐心”聆听员工的意见,积极将意见转化为有效措施;当员工感受到企业的“诚意”,自然就会“乐意”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重视家庭一向是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美满的家庭正是社会繁荣安定的根本。企业要推动“以家为本”的企业制度,必须以支援家庭、巩固家庭和促进家庭成员的福利为重心。与家庭有关的事务涉及很多不同的制度范畴,例如教育、房屋、税制、康体、医疗及福利政策等等。因此,要有效承托家庭,不能单靠福利服务。在企业总体战略规划的范畴内,也需特别推动“家庭友好型工作措施”,推广工作间互助关爱的文化。企业应考虑到在职人士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同时也须担当父母或子女的多重角色。如员工能妥善处理家庭与工作中不同岗位的职责,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取得平衡,家庭问题自然减少,其生产力及对企业的归属感也会增加。在工作期间推行“家庭友好工作政策及措施”其实不单止员工受惠,企业也同样得益。对企业的好处包括:获得“良好企业”的声誉、提升士气、加强吸引有经验及高效率员工的能力、改善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以及减少员工流失等。此外,关心员工及其家庭也已被广泛视为企业社会责任中重要一环。落实“家庭友好工作政策及措施”,也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最直接演绎。

参考文献:

[1]朱瑞华.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人本管理[J].大理学院学报,2003(06).

[2]屈锡华,王慧敏.社会中的管理与管理中的社会——同构中的范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上一篇:浅议转变钢材营销理念的新思路 下一篇:浅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