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的优先、协调、和谐发展之路

时间:2022-07-12 01:13:12

教育事业的优先、协调、和谐发展之路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教育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教育的实际,突出重点,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只有教育兴、人力兴,才有经济兴、国力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面普及,职业教育实现了重大突破,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受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教育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够高,还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经费不足的矛盾,依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要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教育的优先发展。

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级政府应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实到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加大财政投入是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计划”和“工程”,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经费总量不断增多,为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受我国财力的限制,教育经费紧张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特别是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尽快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4%的目标,为我国教育的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实现我国教育的科学发展,完成教育工作的宏伟目标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整个教育工作全局,统筹兼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应该合理均衡配置。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财政体制的原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在校舍建设、师资力量、教学仪器设备和经费投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既不利于整个教育的协调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均衡配置经费资源和教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普通高中教育主要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为高等教育输送优质生源,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侧重职业技能训练,为各行业培养技术工人和第一线的服务人员。要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艰巨任务,就要注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在招生规模上应保持1∶1的比例。目前要注意解决重视普通高中教育、轻视中等职业教育的现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在经费投入等方面对中等职业教育予以倾斜。

3.统筹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经过多年连续大幅度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大大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但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学校办学资源相对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等矛盾凸显出来。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应在保持招生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是最大的公益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教育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维护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1.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拿出巨额资金,用于构建教育资助体系。这些政策和措施,使贫困学生得到了有效的资助,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普遍称赞。但应该看到,资助贫困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目前普通高中和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尚未建立,是整个教育资助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尽快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具体的资助办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资助体系。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情况复杂,应针对资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资助政策,使其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助资金真正用到贫困学生身上。

2.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近几年来,教育乱收费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某些地方,乱收费仍然是屡禁不止、屡禁屡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一是实行稳定的收费政策,在国家没有出台新的收费政策之前,一律不得调整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标准,以切实减轻广大群众的教育负担。二是农村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之后,不许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坚决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费后,要本着学生自愿和不得盈利的原则,规范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收取择校费,不得以捐款的名义招收择校生。三是公办普通高中的择校生要严格执行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的“三限”政策,择校生不得突破30%的控制比例,不得超过所在省制定的收费标准。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方面,要采取硬性措施,依法查处教育乱收费行为;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解决学校经费短缺问题,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严格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级监督,切实维护广大群众利益,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3.组织实施好教育重点工程。农村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农村教育的重点工程,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新卫生校园建设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等。这些工程投资力度大,覆盖范围广,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调整了学校布局,优化了资源配置,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教育质量,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些工程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造福子孙的“民生工程”。因此,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些工程组织好、实施好。要精心部署,强化管理,抓住关键,强力推进。同时,要统筹规划,把几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真正使教育工程成为放心工程、满意工程,真正把学校建设成最牢固、最安全的地方,真正让农村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作者:河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

(责编/张立新)

上一篇:进行中的革命:网络时代的文化产业 下一篇:河北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方式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