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就了我的教育事业

时间:2022-07-01 05:37:44

学生成就了我的教育事业

6年前,我大学毕业后迈进南海九江中学,开始担任班主任。6年间,我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成长着。回顾成长历程,我深深感到:在自觉追求教育更高境界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可以让我看到新的教育空间,学生和他们的真心话、真性情、真困惑不断地推动着我,给我的班主任事业注入了神奇的灵感和不竭的动力,成就着我的教育事业。

学生的真心话,让我学会“目中有人”

初做班主任,带着对教育工作的热情与梦想,我全身心投入。从早操到晚睡,从班级管理到个体教育,我做得无微不至。虽然辛苦,但看着班级在学校评比中屡居前列,在各项活动中成绩骄人,我打心眼儿里为自己骄傲――身体的疲惫换来精神上的满足,值!

然而,我的骄傲却在学生评教活动中被击得粉碎。“老师,分数在您心中真的比我们重要吗?”“老师,您看到了我鞋子摆放不整齐扣0.5分对班级的影响,但是您看到您的批评对我的伤害了吗?”“老师,我知道您为这个班级付出了很多,但我必须说,您不是爱我们,您爱的是自己,您只是想向别人证明您的优秀,却一直无视我们的感受……”

一句句诘问、不满如同一把把尖刀刺入我的心脏,痛彻心扉!泪眼蒙咙中,班级管理的一幕幕场景浮现在眼前:学生的鞋子摆放不合格,我罚他每天负责全宿舍同学的鞋子摆放;学生被子没叠整齐,我让她在众目睽睽之下重新叠被子;清洁教室不彻底,我罚他们清洁一周,并写上千字的检讨……

我做班主任的目的究竟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为了成就学生?我近乎苛刻的要求和简单划一的处理,带给学生的是爱还是伤害?我是不是一个只看到规则,而忽略了学生成长体验的“目中无人”的班主任?在这种近乎诘难的反思中,我惊醒了,暗下决心,要学着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做一个“目中有人”的班主任。

转变的过程是艰难的。看到黑板上惨不忍睹的扣分,看到公布栏里刺眼的批评,我又怒不可遏了,呼吸开始变得粗重,学生们紧张地低着头,等待我的爆发。

但是,我压住了怒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第一次,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愤怒;第一次,学生没有等到预期中的“爆发”;第一次,我耐心地了解各个宿舍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温暖地拍拍他们的肩膀,鼓励他们战胜自我;也是第一次,学生敢在周记中对我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慢慢地,我和学生的关系融洽起来,虽然学生仍会犯错误,但是我看到了他们歉意的笑,看到了他们改善自我的努力,看到了他们接受建议后更健康地成长。终于,我成了一名“目中有人”的班主任。聆听学生的真心话,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不仅要看到规则,更要关注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尊严感,关注学生成长的体验与需求。

学生的真性情,促我用心“锻炼真人”

成为“目中有人”的班主任就够了吗?当我满足于现状时,九江中学开始了全面、专业的班主任培训。一本本名师专著、一场场专家讲座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尤其是魏书生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模式更带给我强烈的冲击:既能解放班主任,又能锻炼学生,何乐而不为!然而,我和我的学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吗?

带着兴奋和不确定感,我把魏书生老师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惊喜的是,学生也对这种管理模式抱有极大的兴趣:“老师,我们也这样做吧!你不用那么辛苦,我们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热情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们开始实行新的管理模式。由于任务划分比较明晰,加之工作认领以自愿为前提,学生们的积极性普遍比较高,班级工作有序展开。

谁知好景不长,新鲜感一过,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是浅层次套用名家模式的“水土不服”?是没有在名师做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还是做事过程中学生的成长体验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和升华?我又开始了深入的思考。

调查了解之后,我根据学生喜欢挑战自我和渴望得到认可的性情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岗位述职”、“小组评估”、“轮流竞岗”活动相继展开。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挑战不同岗位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投入热情,同时又避免了阶段性的倦怠感,更重要的是及时评估使学生的成功体验得到了肯定和升华,班级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年后,学生进入高三,他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所带的班级为音乐班),在广州独立完成了半年的专业学习;音乐联考后,他们又背上行囊,奔波在各个城市进行单考,广州、深圳、北京、上海……他们脚步匆匆,但从容不迫。每当我担忧的时候,他们总是用坚定的步伐和阳光的笑脸告诉我:我们能行!那一刻,我知道,我塑造了一批坚强、独立的学生,我在努力诠释“锻炼真人”者的责任。这一段宝贵的经历更让我明白:班主任在尊重学生成长体验的同时,还要懂得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建恰当的锻炼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让他们在自信和成就感中健康成长。

学生的真困惑,带我探索“成就大我”

“锻炼真人”锻炼了学生,也解放了自己,在其他班主任的羡慕和赞赏中,我享受着做班主任的喜悦。如果不是那次意外的清洁事件,也许我还沉溺在“锻炼真人”的阶段性的自我满足中。

因考试需要,学校临时安排我们班清洁一个功能室,于是我随机抽了几名学生去做清洁。谁知他们仅草草清洁了一下,连清洁工具都没摆放整齐就离开了。气恼之余,我要求他们每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说明书”。

“老师,虽然这次清洁并不是我的分内工作,但我还是去做了,我觉得已经很够意思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您还不满意。”学生的困惑深深刺痛了我:原来我锻炼出来的只是一个心中只有“门前雪”,却不愿意管他人“瓦上霜”的“小我”。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是实践能力的提升,更应该包括思想认识、精神境界的提升,后者甚至应该超越前者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我的班级中,存在严重不足的恰恰是后者!显然我的育人重心仍然没有找准。

如何让学生获得锻炼的同时,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同样得到发展?如何培养学生成为“大我”?这成为我新的困惑,也推动我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新学期,迎来了新的学生。第一个月,当学校宣布我们班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先进文明班时,掌声、欢呼声响彻教室。这掌声和欢呼声告诉了我,学生们在乎什么,也启示我班级工作的着力点在何处。

“前几年,3张‘让所有中国人脸红’的图片在网上很流行。在巴黎圣母院,游客会看到一个‘请保持安静’的中文告示,据说,这是专门为爱在公共场所喧哗的中国人所设;在泰国皇宫,人们会看到一个‘请便后冲水’的中文告示,据说,这是专门为忘记便后冲水的中国人所设;在珍珠港景区,游客会看到‘垃圾桶在此’的中文告示,据说,这是专门为乱扔垃圾的中国人设立的……同学们,你们想过吗,当我们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的是什么?代表我们的祖国!同样,走出校门,我们就代表九中;走出教室,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四班!”班会课上,我引导着学生思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除了自己所肩负的岗位责任之外,还能主动地、积极地为他人、为集体付出些什么?贡献些什么?

“优秀四班,你我共建”、“九中荣辱,我的责任”、“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一系列活动有效展开,原有的困惑消失了,学生们已经超越了岗位职责,主动把班级建设、学校建设乃至国家的荣辱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他们学会了担当和负责,学会了付出和分享,学会了互助和宽容。这种改变让我知道,他们正在成为“大我”,正在用行动使自己的精神生命内涵更加丰富多彩,而我,则承担着“成就大我”的使命!这是我的骄傲,更是我的追求!

上一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下一篇:给老师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