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网络的自媒体舆论传播趋势研究(系统篇)

时间:2022-07-12 12:47:07

基于社交网络的自媒体舆论传播趋势研究(系统篇)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用户的大幅增长,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新社交媒介,正对我国社会舆论格局产生新的效应,舆论信息的网络传播已经从传统的网站、论坛向社交网络拓展,社交媒体平台已经逐步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本文所尝试构筑系统,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进行精准的用户身份、用户行为统计的同时,还创新性地引入用户效率以及传播关系分析,通过系统构建、数据分析等两部分内容,对基于社交网络的自媒体舆论传播趋势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系统以及分析方法。

关键词 社交网络;自媒体;舆论传播;微信朋友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6-0066-02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高达62%的美国成年人通过社交网站来获取新闻。而在社交网站看新闻的人中,有64%依赖单一社交平台获取新闻。这也体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随着社交网站用户规模的增加,会有更多用户选择社交平台作为自己获取新闻信息的来源。根据腾讯公司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也显示:“社交网络成为除舆论App以外的第二大舆论渠道,渗透率超电脑加电视。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舆论广度(舆论App)+舆论过滤(微信等社交平台)成为网民获取舆论的左右手,信息传播架构将被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舆论信息的网络传播已经从传统的网站、论坛向社交网络拓展,社交媒体平台已经逐步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

1 舆论传播系统现实意义

传统的舆论传播主体是新闻媒体,从现实角度来说,一方面,几乎所有的传统新闻媒体都建立了各自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进军社交网络的桥头堡;另一方面,大量的媒体公众号运营管理者还是停留传统传播思维模式,虽然能够发挥自身内容以及影响力导向的专长,但是对于舆论传播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还是比较简单粗放,以早期互联网时代的浏览量或者舆论页面的阅读、点赞、公众号粉丝数以及后台提供的一二次传播总量等一些传统、简单数据作为决策辅助。管理部门以及运营者在研究传播路径、传播规律时,仍然缺乏必要的技术和数据支撑。本文所尝试构筑的基于微信社交网络自媒体舆论传播的信息化数据分析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及微信系统提供的API接口,在自媒体传播过程中进行精准的用户身份、用户行为统计的同时,还创新性地引入用户效率以及传播关系分析,对于舆论平台的管理者和运营者掌握舆论传播规律、提高舆论管理水平都有着有较大实际意义。

2 社交网络化舆论传播系统分析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交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广义上的社交网络包括电子邮件E-mail、论坛BBS。即时通信(IM)和博客(Blog)等一些互联网络形式。因为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现状以及平台拓展开发接口的限制等问题,目前在国内真正能适用于建立自媒体信息化数据分析系统构架的,只有基于即时通信(IM)的微信系统。

社交网络的典型要素一是平台、二是人、三是关系。整个传播依据六度分隔理论概念,在理想化条件下可实现无边界传播。对应到舆论传播系统后,我们增加了时间以及内容要素,即以时间、微信(平台)、用户(人)、舆论(内容)以及传播路径(关系)五个方面构建自媒体舆论传播信息化数据分析系统要素。

微信作为社交网络传播分析平台的典型特征,同信息化数据分析系统特征相符,从而我们可以界定基于微信社交网络自媒体舆论传播的信息化数据分析系统的关键:1)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基数的用户平台。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平台接口的开放程序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目前国内两大社交网络传播平台分别是新浪微博以及微信,但是新浪微博所提供的API接口远不如国外的Facebook和Twitter,反观微信,不仅提供较为开放的API接口,从最新数据也表明,其2016年9月年日平均登录用户已经达到7.68亿,符合国情以及大基数要求。

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分析建模的时候,利用互联网技术去设计能体现舆论传播特征的基础数据。

3)记录带身份的精准传播。这里的身份是指用户身份,也就是“谁看了”,以微信作为基于社交网络自媒体舆论传播分析模型基础平台,能实现基于IP的网站或者早期开放式社交网络系统无法实现的精确UV(独立访客)统计,能精准定位用户身份。

4)跟踪统计用户行为。行为就是用户什么时间看了,用户看了以后的动作。是单纯的看,还是看了就转发(包括多次转发);是只看一次、还是有选择地看、或者是每次都看;是主动地看还是被动的看,通过横向纵向的比对,这些数据都能有效体现用户忠诚度以及用户价值,为之后用户生命周期分析奠定基础。

5)创新性地统计用户效率。用户效率,是传统传播统计系统里相对缺失的环节,一条舆论,在用户转发后引入的用户数,我们定义为用粜率,用户效率分为一次效率以及复合效率等,用户效率是基于社交网络的自媒体舆论传播中最有价值的传播数据。

6)基于大数据的多维数据挖掘。在针对前面提到数据系统的关键点进行记录以及初步统计后,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期的挖掘,研究传播规律、分析传播关系链、形成用户传播关系图谱,提供辅助管理运营决策。

3 舆论传播系统的设计

社交网络化舆论传播系统设计的关键是传播身份的确认和传播行为的监测,前文已经论述过微信的用户数量、影响力以及开放接口决定了其作为基础平台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在实际系统处理中,微信对于认证服务号以及媒体认证订阅号提供了网页授权回调接口以及微信JS-SDK分享监测接口,通过以snsapi_base为scope发起的网页授权回调,可以以静默授权获取用户的唯一openid的,这是实现用户精确身份甄别的关键;而JS-SDK的获取“分享到朋友圈”按钮点击状态和获取“分享给朋友”按钮点击状态及自定义分享内容接口,可以实现用户行为监测、传播行为监测和鉴权KEY的植入。具体流程如图1,通过在访问过程中读取鉴权信息以及每个用户在传播行为中通过对传播链接中植入(或更新)自己唯一的鉴权信息,从而实现传播效率的有效统计。

基于社交网络的自媒体舆论传播趋势研究的另一个关键是数据分析,出于对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需要,系统在记录传播数据后,必须生成可供直观分析、辅助决策的分析图表,因此,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使用了Chart.js以及arbor.js两个工具库,Chart.js是一个简单、面向对象、为设计者和开发者准备的图表绘制工具库,用于生成各种二维关系的曲线、柱状、饼状图,直观体现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和信息传播的对应关系,而arbor.js是一个分支拓扑图设计工具,直接能绘制信息传播拓扑图,并通过颜色和图形对传播核心(圆形)、受众(长方形)、影响力(核心越红则传播效率越大)、传播方向和传播时间(以24小时为单位,越蓝则传播时间越早)进行区分,从而对这个传播趋势进行总体分析,实际生成效果如图2所示。

4 舆论传播系统的预期价值

系y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更为真实的传播数据。在微信封闭式社交圈传播的带身份的数据更为真实有效,更不容易作假。2)传播数据更为符合自媒体传播规律。传统媒体时代,平台的价值为主,用户价值为辅,一次传播为主,二次传播为辅,传播效率基本由平台的影响力大小来体现。而自媒体时代,平台的价值是通过用户价值以及二、三次传播以后的复合传播效率来体现,只有能够精确统计复合效率的系统,才更有利于传播分析工作。3)将舆论传播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方法辅助舆论理论研究,去记录、分析数据,做到有迹可循,有助于我们科学分析和研究社交网络平台舆论传播的趋势。4)所设计的系统模型可以直接应用在当前媒体运营平台或者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中,为舆论管理者、运营者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企鹅智酷.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EB/OL].http:// /.

[2]腾讯.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者文档[EB/OL].https:// /wiki.

[3]皮尤研究中心.皮尤研究中心:2016社交媒体的使用状况[EB/OL].http:///conte nt/17/0210/20/8173747_628109814.shtml.

上一篇:探究基于单一数据源飞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 下一篇:吴江纺企科技创新“智撑”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