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与改善措施

时间:2022-07-12 11:45:09

浅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与改善措施

摘要: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受社会大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缺乏约束机制、自律意识、自身修养实践欠缺等的影响,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相应的道德约束惩罚机制、加强监督机制,加大失信惩罚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改善

一、大学生诚信现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对高校大学生诚信的影响

1 传统文化中的错误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否认我国的传统文化总体是好的,但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封建社会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思想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

2 当今社会中的一些负面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日益加深,许多资本主义的利己思想和腐败空气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中国并影响着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学生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更是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孟子也强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表明诚信在我国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作为受过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文明教育的大学生,更应是守法纪、讲道德的模范。然而当今社会上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现象无不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头脑。大学不是“世外桃源”,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影响

1 学校教育与现实情况脱节。一是旧有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综观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强调以考上大学为唯一教育目标,直接影响了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二是方法单一,内容空泛。片面强调理论灌输,不重视实践教育没有行之有效的载体和不能激发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学风不正。当前,商业潮流也已涌入了大学,不少学生都是抱着混文凭的目的来的,衍生出考试作弊,学术造假等问题及“”等新名词。四是管理有漏洞。大学阶段任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班主任名存实亡,辅导员严重缺乏。不少大学生一进校便处于完全放松状态:逃课、上网、谈恋爱、打工赚钱……学习不用功,就业压力又大,于是弄虚作假在所难免。

2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首先,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作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儿童伙伴,导致这些天之骄子们多数都性格特别强,自私自利,集体感差,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其次,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使很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三)缺乏约束机制、自律意识,自身修养实践欠缺

1 约束机制缺乏。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多属道德范围,上升到法律层次的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去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尚未建立或者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

2 自律意识较差。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社会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道德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理性恩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之间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特别是网络时代每天大量的垃圾信息,生活中的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反面事例,很容易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另一方面,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关系到自己个人利益或安危时,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使之与行相背离,这主要是意志力的问题。

3 大学生缺乏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二、改善大学生诚信现象缺失的对策

(一)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诚信不单纯是道德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诚信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涉及法律范畴。加强诚信意识,一是要坚持诚信立法,用法律来保护大学生的信用制度。二是要占领宣传教育主阵地拓展载体,强化校园诚信文化,净化学生心灵。要让学生真正懂得诚信为荣,虚假为耻的道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也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三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感受诚信。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相应道德约束惩罚机制

讲诚信不能局限于思想道德教育,更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必须建立与建设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相一致的、健全的诚信制度。因此,高校在诚信教育进课堂的同时,要探讨诚信教育规范化的有效途径。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全面、及时、详细地考察、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并且应跟随其终生,作为其将来继续求学与就业的参考材料一并记入档案,这样一方面能够约束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另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看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也是一种生命资源,同时也可使全社会共同起到对大学生诚信的监督作用,促使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三)加强监督机制,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诚信是一种道德行为,除了依靠自律和制度的约束外,同时还要加强行为管理,要通过多种途径,对那些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等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批评和曝光,并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措施,对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盗窃欺诈等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必要时与学位挂钩,彻底打消其侥幸心理。通过这种监督机制使学生意识到,失信不仅无利可图,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并且在学生中,不断树立典型,强化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使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在学生思想中发扬光大,自觉地将诚信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行为规范。

此外,社会大环境也是诚信重建的前提。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对影响大学生的诚信至关重要。一是要提高认识,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充分认识诚信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基础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诚信建设。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全方面多角度开展诚信理念的宣传,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三是要规范教育行为,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改变重智轻德的现象,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全力打造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诚信重建中的主导作用,使诚信理念在社会各领域渗透,推动整体诚信意识的提高,进而推动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上一篇:高校成教大学生心理环保问题探究 下一篇: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