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学科导学案的运用

时间:2022-07-12 11:39:17

浅谈思想品德学科导学案的运用

导学案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抓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导学案是连接教与学的有效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编制和使用好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学习指导作用。本文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谈谈思想品德学科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一、思想品德学科导学案的组成

1.学什么。

(1)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预习,知识梳理,特别是重难点要突出,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

(2)重点内容呈现可以是填空、可以是选择、可以是相关思考题、也可以是知识框架图。

(3)内容要明确具体、易操作、可检测。

2.怎样学。

是课堂重点。在学生对本节内容自学预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

点拨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一系列教学活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这部分应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初中思想政治课不因使用导学案而枯燥,使学生乐学。

3.学怎样。

题型可多样,但量要适中,不宜多,以8-10分钟为宜。

(1)要紧扣学习目标和重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2)难度要适中。

(3)规定时间,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如:苏人版八年级第5课第一框跨越代沟

二、思想品德“导学案”的课前

(一)教师:

1.启主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备课: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并交给审核人审查修改;审改后付印。

3.课前备课:上课前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时任课教师对“导学案”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检查学生对导学案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情。

(二)学生:

学生在预习课(或自习课)上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课前,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上课前检查好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并由课代表通过各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展示问题。通过预习,自己探究、解决基础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不理解或不明白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以备上课时讨论解决。

三、思想品德“导学案”的课中

1.小组交流展示。随机抽取2-3组通过展台,展示生活在线中提出的问题,并由另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教师点出本节课要合作探究的课题。

2.重点讲解。针对学生展示中暴露出预习中的共性或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更正,各抒己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上升为理论,指导运用。

3.效果反馈。教师对学生学习进程进行掌握、引导、管理。对学生课堂集中暴露的问题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升华。凡是学生讨论展示过的问题要通过投影等形式给予规范的答案或思维过程。

四、思想品德“导学案”的课后

1.学生要进行反思,课后小组内帮扶,对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思考解决。

2.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反思集”,用作今后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

五、思想品德导学案实施注意事项

1.导学案备课小组负责备教一致检查,做好推门听课,将课堂教学操作情况与备课内容对照检查,并对检查内容提出整改意见。

2.安排作业应从精务实。作业原则上当堂完成,作业的设计应做到有层次,对中等生和学困生应紧扣课本,对优等生可适当增加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

3.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检查部分“导学案”落实情况,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4.教学过程中必须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攻“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5.充分利用我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做到课件、导学案、教材三者有机整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好学。

6.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过程凸显生动性。

总之,要通过思想品德导学案的编写,要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

上一篇:古徽州人的教育 下一篇:提高课堂效率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