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建筑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

时间:2022-07-12 11:09:15

浅谈现代建筑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

摘 要:我国现阶段的建筑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具体的分管部门,所以仍然处于一个无规则、无限制的状态,并且由于建筑管理机构的设置过于复杂,经常有重叠在一起的情况,造成部门间的分工不明确,相关管理人员没有责任心,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以至于出现建筑不达标,重复建设严重,严重浪费社会资源的情况,为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现代建筑的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就将具体进行阐述。

关键词:现代建筑;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建筑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复杂学科,相关工作者对于建筑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为防患于未然,我们应该认证分析建筑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隐患的发生,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并且不断探索出新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完善建筑管理的工作水平的目的,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1 我国现代建筑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管理体制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并不符合时展的需要,并且相关市政建设的管理机构设置较为复杂,出现重叠部门,分工不明确,既存在代替政府行使职能的事业单位,还包括在各市区的街道代替政府职能的管理部门,这种不明确的责权划分使得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导致很难找到相关解决部门,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影响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当前政府仍然是建筑市场上的最大买方,起着决定性作用,各级的行政领导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构成了负责的领导班子,从构成人员中就能够看出行政干预过多,并且层级的审批手续复杂,计划性与行政色彩强烈,扰乱了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必将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1.2 人员管理缺乏

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一直是我国在建筑行业的管理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想要达到建筑行业的完善首先要做到相关项目管理机构的功能齐全,其次就是有效管理不同工作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顺利运作。但是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些建筑企业为了缩减开支,删减工作人员,使其身兼数职,节省人员的工资,将大量建筑项目的管理机构进行削减。另一方面,留守的建筑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素质,其领悟能力以及执行能力均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就会造成建筑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当前要不断加强建筑管理人员的教育工作,以提高其素质为目标,改善管理人员之前的错误意识,提高建筑管理工作方面的效率,促进建筑企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大部分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比如工程的技术人员在没有熟悉图纸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施工,或是图纸还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就仓促施工等;亦或是不按照图纸施工,将铰接制作成钢接,将简支梁制作成连续梁,不按照规定的位置与方法设置预留施工缝等,这些明显的质量问题均是人为的在施工中造成的,追根究底就是对于工程的管理不严格,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缺乏基本的建筑常识,施工中蛮干乱干导致的。

1.4 安全管理不到位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在建筑管理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设置了专门的生产安全管理机构,也制定了有关安全防范的规则与标准,从总体上看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仍未从根本上防止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且经常接到居民投诉建筑质量存在问题的情况。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是我国建筑人员的生力军,其并未接受过系统化的培训或者管理,所以头脑中安全意识薄弱;而建筑施工单位仅仅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过多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了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为了追求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效益,常常减少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建筑的安全系数自然就降低了。此外,建筑的监督管理机构存在保护主义,处罚手段落实不到位,盲目促进经济发展,忽视施工项目的审核,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 我国现代建筑管理改进措施

2.1 实施构建管理责任制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所承担的工程能否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推行管理现代化,取决于工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企业要强化内部安全教育和管理,并且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

2.2 加强人员管理

加强员工管理与培训,提高整体素质首先,各企业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其次,建设一支能够管理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在组建选拔每个领导班子人员时,班子成员的选配,要注重相互之间的互补性,在知识结构、技术结构、决策能力、领导艺术、公共关系等方面,要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素质;再次,在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与培训时,一定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对于新入职的施工人员一定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

2.3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意识

由于许多项目的参与方和政府项目部门,不能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换。这有利于政府等相关部门了解和监督企业,而且有利于加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政府、法律等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大对偷工减料行为的监察和惩处力度,对质量多重、严格把关,切实杜绝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

2.4 加强安全管理

加大对施工人员和建筑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培训,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的措施,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坚决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筑管理者要严格把握安全至上的管理底线,坚持“以人为本”,不强制要求冒险工作,避免工伤事故发生。在建筑施工期间,切实考虑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安全和城市环境卫生,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改善安全管理状况,缩短建设周期,提高建设效率,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以确保施工安全与文明。

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法对市场经济迅速做出反应的公司会被逐渐淘汰,所以要求管理者转变管理模式,拥有创新精神,开展创新思维模式的培训,增强全体员工素质。建筑施工人员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本身具有认真细心、严肃谨慎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具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中外各国建筑行业多方面了解,只有做到了公司整体的努力才能使企业各方面协调发展,加快公司整体步伐。

参考文献

[1]周宗惠.关于建筑管理工作中创新改革的研究[J].经济管理者,2012.(24).

[2]杨学兵.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建设,2012.(10).

[3]张勤奋.有效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措施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5).

作者简介:盘斌,身份证号:452323198112055536。

上一篇:试论新时期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下一篇:合同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