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藏家手中的“宝物”究竟有多少

时间:2022-07-12 10:57:23

民间藏家手中的“宝物”究竟有多少

民间藏家手中的“宝物”究竟有多少?对这个问题要作客观分析。有篇文章谈到民间“鉴宝”活动,说是整整一个上午,参鉴者络绎不绝,但藏者所送鉴品,要么是赝品,要么是一些大路普品“垃圾”,几乎不见一件稍有品位的器物。于是得出一个结论,所谓民间藏品真品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零点几。这一观点似乎很有市场,而且也令一些专家对民间藏家实力嗤之以鼻。其实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只是一个表象,笔者曾参加过多个城市民间藏品义务免费“鉴宝”活动,虽然也多有此现象,但如果对参鉴者的构成作一分析,就不难发现,参加这类免费鉴宝的对象,大体是三类人员:一是被好奇心吸引的不懂收藏但家中有一二件“老物”的人,拿来碰碰运气;二是刚刚初涉收藏圈,处在买赝品“交学费”的“幼稚园”水平者;三是收了一些“古董”礼品的官员亲属,拿来请专家“验明正身”。而众所周知,他们的藏品自然是赝品居多。事实上,凡有一些收藏资历和眼力的藏家,是断然不会把自己的藏品拿到这类“鉴宝”场所去的。

那么,散布在民间藏家手中的真品究竟量有多大?其中“重量级”的宝物又有多少?有权威统计资料称,中国已有数千万收藏大军。从当前书画、古陶瓷、古铜器(含铜镜、钱币)、古玉、古家具、古籍善本等六大收藏门类分析,真正不需专家“掌眼”且拥有一定数量精品的,全国约有50万人左右。这类藏家大体包括四类人员:一是社会名流、大收藏家,如深圳青瓷博物馆馆主吴克顺,北京马未都,著名画家、收藏家崔如琢,福建的包章泰,南京王立军,上海许四海、吴士保等;二是民营企业界一批艺术品投资者,如北京及上海、山东、大连、深圳、浙江等地的一批民营企业界大藏家,有的每年投入收藏的资金已逾亿元;三是一批早期完成原始藏品积累的古董商,如北京的朱建文、上海的高阿申,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批古董商界的成功人士;四是一批早期进入古玩收藏领域的各类著名藏家,像胡雁溪、李振文、耿松涛、王福民、路东之、吉正绥、高培芝等。据各地古玩商会不完全统计,仅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等地,此类藏家就有10万余人;五是一大批凭借地域或自身优势,在收藏领域某个门类或题材已小有成就的藏家,如上海、北京等地的“算盘藏家”“筷箸大王”“钱币藏家”“古籍善本藏家”“铜镜藏家”等。这类藏家的突出特点是藏品比较丰富,且拥有一些精品,鉴赏眼力比较成熟,他们尊重、相信专家但不唯专家、书本,具有较高的欣赏水平。五类藏家人员中,这一类占绝大多数,是民间成熟藏家队伍的主体。

民间藏品与国家博物馆藏品相比,除了古代书画、古籍善本、古陶瓷中的明清官窑、古铜器、传世古玉器等一些历代所传于宫廷的珍贵器物之外,其他早已让位于私人藏家。比如现代、当代大书法家的艺术精品,民间私人手中拥有量绝对超过国家馆藏。而古陶瓷中的宋代名瓷,包括六朝青瓷以及耀州窑、磁州窑、龙泉、宋景德镇湖田窑、建窑、吉州窑等一些精品,民间私人手中所拥有的也完全能与国家馆藏品抗衡。以高古瓷中极具历史、艺术价值的六朝青瓷为例,南方几省民间专事此类系列收藏的大藏家就有20多位。即便宋代五大名窑汝、哥、官、钧、定这类稀罕物,民间也不乏收藏。仅深圳吴克顺先生收藏的汉至明历代青瓷精品就有1000余件,其中宋代修内司官窑这类珍稀器物,经耿宝昌、朱伯谦、汪庆正等专家认可的就有9件之多,而上博、北京历博(现国博)也没有入藏一件。难怪在鉴赏这些藏品后,有专家惊呼,就凭这几件宋官窑器,也可办成一流的博物馆。宋代紫定完整器,全国也就故宫藏有一两件,而民间私人手中的宋代紫定器物,经专家认可的就有10余件。2005年夏,浙江、江苏举办民间收藏精品展览及评选活动,参展的珍品迭出,有的连国家大博物馆也难得一见,令一些原本对民间藏品不以为然的专家学者惊叹不已。最近,民间成立了全国藏玉研究协会,有专家称,民间古玉收藏爱好者是一个相当大的队伍,人数可与书画收藏者相颉颃,其中像任玉祥、咸荣明、杨振武等藏玉逾千件的为数不少,藏于民间高品位的古玉已超过国家博物馆馆藏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民间收藏实际上尚未专门立法,以及相关法规的局限和政策上的不稳定性,加上现行文物政策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仍有相当数量藏家心有余悸,致使许多珍品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可以预料,一旦民间私人收藏政策放宽,将有更多的“宝物”面世。

责编水清

上一篇:高安出土铜镜 下一篇:三希堂国拍2007秋拍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