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第一课

时间:2022-07-12 10:15:18

情绪管理第一课

孩子哭闹和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到底应该怎样做呢?这个问题深层次的内涵是,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有效地管理情绪?

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哭闹现场”,请你分别回答出如果你处在当时的情景下会作何反应,再听一听我们的建议。

1. 小婴儿刚出生那几个月,整天哭个不停,你会怎么回应?

A 一哭就抱会惯坏孩子,等他哭一阵儿再过去看。

B 马上跑过去抱一抱,努力安抚孩子,满足他的需要。

我们的态度:B

马上回应,让孩子充分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感

1 岁以前,哭是小婴儿和外界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当他困了、饿了、身体不舒服等时,孩子会通过哭来提醒抚养人。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是充分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感,充分感受到爱。一旦孩子哭闹,你应该马上响应,尽可能地帮助他、他,解除他的不舒服。

如果由着孩子长时间哭闹,孩子会理解为:我必须大声地哭,长时间地哭,这样才能得到回应,这可能会使他养成哭叫的习惯。另外要注意,一哭就给孩子喂奶或在孩子哭闹时使劲摇晃他,都是极为不可取的。

2. 周末,疲惫的你只想安静地休息,1岁半的孩子却因为积木搭不好而嚎啕大哭,你会怎么做?

A 控制住自己的怒火,安抚他,但不要急着帮他,给他重新尝试的空间。

B 心烦意乱,赶紧替孩子搭好积木,假如他还在哭就训斥他或威胁他,比如:“别哭了,再哭警察叔叔听见了,会把你带走的。”

我们的态度:A

把握好帮助的尺度

和婴儿相比,1 岁以后的宝宝不像以前那样爱哭,但仍然有许多事会引起他的哭闹。比如,当他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不能帮他表达并实施自己内心的想法,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时,孩子可能会通过哭闹和发脾气来表达心中的失望。

你可以温柔地拥抱孩子,询问他:是不是觉得很生气?你的表情和体态会告诉宝宝,妈妈在试图理解他。但是,先不要急于帮助他,等一等。孩子经常会哭一阵儿后自己重新玩起来。

我们的替代和帮助,一方面会使他的动手能力受到抑制,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让他调整自己,重新通过努力体验成功。

此外,你也可以鼓励孩子用语言“替换”哭来表达他的需要。需要提醒的是,哭并不是错,用强力惩罚哭,或者恐吓孩子不哭,结果只会带来更长久、更厉害的哭。

3. 孩子2 岁了,有一次发火时打了你,你会怎么做?

A 按捺不住怒火打了回去,嘴里说:“反了你!看我不教训教训你!”

B 坚决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这样。”如果他还继续打,轻轻地把他抱在怀里,告诉他妈妈知道他很伤心(或愤怒),安抚他。

我们的态度:B

允许孩子哭闹,但不能因此纵容孩子

关于孩子哭闹时出现的暴力行为,你要坚决地告诉他你的底线:“打人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如果他还继续打,尽量安抚他,等待他平静下来。这时可以教他用语言代替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你打扰我了,我不喜欢你这样,我还没玩够。”

从父母的立场上看,孩子的行为让你难以忍受。人非圣贤,不管孩子的脾气多么坏,做父母的都要一一忍受,确实非常之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提醒自己多一份耐心。你可以暂时离开让自己冷静下来,并时时提醒自己,孩子这时候的表现是源于他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4. 你不同意孩子去吃洋快餐, 他就躺在地上大哭大闹,这时:

A吵得头都疼,算了,带他吃一次吧,告诉他下不为例。

B 对他说:“你现在一定很想去吃麦当劳,可是我们约定一周才能去一次,今天去不了,真遗憾,我也替你感到很伤心。”

我们的态度:B

你的坚持会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哭闹都正当。

有的妈妈特别怕孩子哭, 孩子一哭, 就要想办法不让孩子哭。比如给孩子许诺买糖、买玩具等。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能让孩子发现,哭闹能换来很多“好处”,以后,他会更多地采用这一“秘密武器”。

其实,没有规矩的生活反而会让孩子感觉不安全, 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为了孩子的成长, 你有义务对孩子提要求,在适当的时候坚决说“不”。

把你的家规以及制订的理由明确告诉孩子, 但别指望他马上就能懂这些道理。试试注意转移法,比如说一些孩子平常感兴趣的事情,打破和孩子间的僵持。如果转移无效,可以抱起他,静静地待一会儿,对他的情绪表示理解,给予一定的安慰,但不要妥协。渐渐地,宝宝会明白,爸爸妈妈虽然会坚定地执行为他所立的规矩,但他们永远爱他。

小结

关于哭闹,你应该知道的3件事

1. 哭闹和发脾气,并不是坏事。

孩子的哭闹和发脾气,可以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人们常说:“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大哭一场之后,孩子的情绪经常会变得很快,刚才还伤心欲绝,一会儿就又欢呼雀跃了。

接受孩子的哭泣而不是压抑他。但是也要帮助孩子逐渐学习通过其他方式来宣泄情绪。

2. 在妈妈面前,要比在别人面前更爱哭闹。

中国有句老话:“孩子见了娘,没事哭三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妈妈们千万不要担心。事实上,只有和妈妈建立了正常的“亲子关系”的孩子,才会在妈妈面前肆意哭闹。因为孩子知道,妈妈是最能容忍、接纳他的人。

3. 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要走开。

孩子哭的时候已经很伤心了,这个时候如果妈妈批评他,甚至要离开他,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伤心、无助。此外,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妈妈和孩子在身体上的接触,对缓解孩子的情绪很有帮助。比如孩子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抱着孩子,还可以轻轻地抚摸或是轻拍他的后背……这样的做法,会帮助孩子尽快释放不良情绪。

上一篇:幼儿园一日生活探班 下一篇:遭遇“刁钻”小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