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时间:2022-07-12 06:58:52

浅析老年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作者单位:536000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劳丹梅

【摘要】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其生理、心理均有明显变化,注意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病情等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促使疾病早日康复,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身体各系统功能的衰老减退,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而形成其特殊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随着地位的转变、生活环境的转变、认识问题的不同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护理老年患者时,做好心理评估及分析,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使他们在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处在最佳心理状态,以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

1 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否认心理 不承认自己有病,敌视医护人员,拒绝治疗。

1.2 恐惧心理 这样的患者是比较多见的。老年患者觉得患病后自己面临生命威胁,对发病充满恐惧感。另外不适应陌生的医院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所以情绪比较低落,常常是双目呆滞,夜不能寐,焦虑紧张,对治疗失去信心。

1.3 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进入患者角色的初始反应。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入院后,与亲人朋友分离,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和社会劳动,面对着医院陌生的环境,失去了亲人的关怀和体贴,又要受到疾病的煎熬。尤其是失去老伴或无儿女服侍的老人,在患病期间更有孤独感。

1.4 忧虑心理 患者担心疾病的预后以及医护人员态度不好,还担心家人过分操劳以及给家庭带来过多的负担,同时怕离开亲人等从而产生忧虑。特别是来自农村的患者,他们既担心经济负担,又顾虑患病后丧失或降低劳动能力。

1.5 急躁易怒 由于患者社会角色、周围环境、原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患者未能适应现有的状况,对医护人员常表现出粗暴、生硬,稍有不满意就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1.6 悲观绝望 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病情常反复发作,加之家人子女与亲友体贴关心不够,怕遭家庭和子女的嫌弃,以及担心家庭经济困难等,从而丧失了坚持进行治疗的信心,产生绝望心理。他们表现为沉默寡言,极度消沉,拒绝治疗,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1.7 沟通障碍 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而导致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减退,敏感、多疑、爱唠叨,对人不信任、斤斤计较等,造成与家人及周围人沟通困难,人际关系紧张[1]。

2 心理护理

2.1 帮助老年人调整心态 护士有责任帮助老人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老年期,给予精神安慰,耐心开导,帮助老人调整对自己的期待和各种标准,建立现实的生活目标,增强治愈的信心。对慢性患者来说,要有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思想准备,保持乐观愉快的心理状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日常的医疗和护理活动中,应主动关照、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并通过语言、眼神、表情显示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使他们视护士为亲人,愿意向护士倾诉、宣泄他们的内心痛苦,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以消除他们的恐惧、不安和陌生感。消除或缓解其心理的不良因素。

2.3 引导患者面对现实 护士应以关心、安慰、解释为主。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语、表情、态度和行动,去影响他们的感性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用爱心与老年患者沟通感情,让他们感到有被保护感、依靠感及安全感,使患者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治疗。

2.4 善待老年人的自尊心理 对老年人的健忘、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不宜流露出不悦和厌烦心情,不能训斥和嘲讽。对患者热情周到,称呼要合理。非原则性的事,应尊重老年人的意见,不必与他们相争。多做解释,站在患者的位置上,理解患者的处境。

2.5 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护理评估时,护士应注意了解老年人在饮食、睡眠、休息、活动等方面的习惯,在保证不与治疗计划冲突的前提下.尽量支持和维护他们的习惯[2]。千万不能忽略患者已经建立了多年的习惯,维持习惯能提高老年患者对疾病和住院的适应能力。

2.6 满足老年人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 针对患者最关心的疾病的转归与预后,耐心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根据患者个人承受能力,向患者解释说明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恢复较好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及时告诉其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7 指导老年人自我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面的护理,例如老年患者应坚持清淡而易于消化的饮食,每日进盐量应少于3 g,少食油炸食物,少食多餐,每餐不易过饱,多食粗纤维食物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3]。适当参加户外活动,适量的工作和学习,保持心情愉快。

2.8 鼓励亲属探视陪伴 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是老年人心灵的寄托。应尽量与患者家属和单位取得联系,要求大力配合,为患者排忧解难,鼓励亲属常来探望和照顾,嘘寒问暖,贴心关怀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劝告亲友探视时不讲令人兴奋与不快的事情,避免老人情绪波动。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特殊的心理活动与需求。通过心理分析结果分别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护理。包括信息支持、心理支持和疏导、负性情绪干预、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等,以达到辅助治疗效果。实践证明患者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 卫小嫒,牛丁岚.老年的健康干预.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0(3):277.

[2] 顾竹影.日本医院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及启示.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50-552.

[3] 郑晓君.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预后的影响研究.中国医药科学,2011,6:78-79.

(收稿日期:2011-03-28)

上一篇:2680例输血前\手术前四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 下一篇: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