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12 05:41:46

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24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1月~2008年9月对3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同时设内科保守治疗19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符合以下标准:①急性上腹部疼痛,血淀粉酶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②彩超或CT提示胰腺肿大、胆总管结石,或虽没有明确提示胆总管结石但胆总管扩张内径超过8mm;③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如酒精性、高血脂、高血钙等;④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胺转肽酶中有1项升高;⑤在发病后72小时以内入院。按入院随机分为内镜组及内科保守治疗组:内镜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1~86岁,平均48.6±12.3岁;轻症33例,重症3例;其中有2例反复3次发生急性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9~83岁,平均46.8±11.9岁;轻症17例,重症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标准参照APACHE-Ⅱ评分法,依据APACHE-Ⅱ分级标准,

方法:内镜组于发病72小时内行ERCP及内镜治疗,术前给予654-2注射液10~20mg、安定10mg、度冷丁50mg,术中根据情况再给予654-2注射液10~20mg,年龄>55岁或心肺功能欠佳者给予术中心电监护,术前准备完善后行十二指肠检查,寻找,插入导管造影,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或胆总管扩张原因。有结石嵌顿于者先行切开取石后再造影;对于插管困难者行肌切开后再插管造影;有胆总管结石者行十二指肠肌切开再取石,根据结石大小选择网篮或气囊或机械碎石后取石;对于胆总管下端或十二指肠肌狭窄者行十二指肠肌切开术,根据病情需要行鼻胆管引流,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用加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胆总管。两组患者均给予以下治疗:①禁食、胃肠减压;②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外分泌,应用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③选用能通过血胰屏障的抗生素抗炎治疗;④改善胰腺循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⑤解痉剂;⑥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比较用t检验。

结 果

内镜组36例插管造影全部成功,胆总管结石19例,十二指肠结石嵌顿6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3例,十二指肠狭窄8例,有23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23例行鼻胆管引流,3例行胆总管支架置入术,全组急性胰腺炎均顺利缓解,部出血2例,给予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无十二指肠穿孔发生。鼻胆管平均每日引流量为340ml(180~500ml),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8.6天(5~12天),全部病例治愈,随访至今,无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远期并发症。原3次胰腺炎发作的病例随访1年无胰腺炎再发。内科保守治疗组1例重症死亡,其余全部治愈出院,有2例复发行内镜治疗。

讨 论

我国为胆石症多发国家,目前主张以积极、有效、综合治疗为主。众多研究证实,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经内镜十二指肠肌切开或鼻胆管引流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李氏等报道,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行ERCP及内镜治疗。研究证实早期ERCP检查不延长病人的住院天数、加重病情,特别是急性胰腺炎的复发。治疗性ERCP可清除胆管结石,解除胰胆管梗阻,恢复胆流,减少胆汁胰管反流,从而使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病情迅速改善并可减少复发,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治疗。本组资料显示:内镜组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内科保守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有差异,而且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显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是安全的。近年来对疑有胆源性胰腺炎病人实行早期ERCP检查及治疗已达成共识,其首选的治疗是内镜下行Oddi氏括约肌切开或放置鼻胆管引流术,因此,对胆源性胰腺炎应早期行ERCP及内镜治疗。

参考文献

1 金震东,刘枫.内镜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1):9.

2 李兆申.胰腺疾病内镜治疗进展.中华消化杂志,2001,21(3):171.

上一篇: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观察 下一篇:老年严重感染时的高分解代谢与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