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展评学习法的本质特征

时间:2022-07-12 05:15:35

回归本真:展评学习法的本质特征

摘要:作为一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学习法,展评学习法具有回归本真的本质特征:课堂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让学习过程回归本真;尊重科学,遵循规律,释放学生学习的天性,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生命成长回归本真;以知识和能力学习为载体,以“展评学习”为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成长回归本真;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教师对教材的再造,学习过程中的适时介入是对教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智慧的考量,让教师教学回归本真;展评学习法的研究使老师对专业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如何做一个专业的老师有了更高的认识,让专业发展回归本真。

关键词:展评学习法;本真;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51-05

课堂教学改革怎样跳出“知识为重,分数为上”的终极目标,转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许多教育理论和原理的学习、研究,我们创立了“展评学习法”,旨在让众多教育理论在我们的课堂中得以生根开花,让课堂成为遵循成长规律、释放人的天性、变等待为主动、变努力学为聪明学的场所,让学生在学习中焕发出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展评学习法是在前端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媒介向全体师生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学生对展示者前端学习成果进行评点、评价、质疑和讨论,在评的过程中引发对问题的思辨,探寻知识的本质或规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

展评学习法由前端学习,展示评价和整理巩固“三段”组成。一堂课中根据教学需要这“三段”可以多次重复。自学、合作、展评、整理、补缺是展评学习法的“五个基本模块”。自学和合作是前端学习的基本形式,形成初步学习成果;展评是对前端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质疑和讨论,是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习的核心阶段;整理和补缺是完成知识建构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根据学科特点、课型和学习内容,五个模块可以任意选择和组合。通过“三段”“五模块”来真正落实“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学习应该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理念。

展评学习法有哪些主要特征?对师生发展产生哪些重要影响?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让学习过程回归本真:课堂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

学习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了解学情是改造教材、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很多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是课前凭经验猜想,而不是教师看到的学生真实的学习基础或学习当时的状况。学生在哪些知识的学习上会碰到困难,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应该怎样解决,都是在课前预设的,上课时教师是按照预设的方案教,不管预设的问题在课堂学习时是否发生,不管课前预设的方案能否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进度。还有很多时候是从学生课后的作业中去了解学情,然后再进行反反复复地进行课后补偿。

了解学情最好时机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展评学习法认为:学习是暴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前,教师必须对学生前端学习情况进行逐个分析,形成“学习情况记录单”,课堂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里的“代表性”常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端学习结果带有普遍性问题,解决一个学生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大多数学生的问题;第二种是学生前端学习结果呈现个性化,课堂上要尽可能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这样才有高效课堂之说。个性化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学习中存在错误,通过展评学习过程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补差前置”,二是展示优秀,让在前端学习中具有独特解题思路的学生推广自己的观点和成果,形成多种不同的思路或思想,营造释放学习潜能的激励机制。

学生在展示前端学习成果时一定要讲解思考问题的过程,“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讲解,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评价,帮其纠正错误。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为一个问题而发生争论,而争论的过程正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前一个任务看似完成时,教师不是马上进入下一任务的学习,常常会就前面的任务再叫学生来说自己的理解,再次让学生暴露问题,继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追求的是真实的学习过程和真正的学习效果。教师从一味追求完成教学进度转为追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坚定不移地定位于“丰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验”。

课堂上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思想,哪怕是错误的也会大声地说出来,或者干脆就说“这里我不会,谁能帮帮我”。学生课堂上展现的是最本真的自我,培养的学生敢于面对错误、直面困难,但又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之一。

二、让生命成长回归本真:尊重科学,遵循规律,释放学生学习的天性,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改革的信心首先来自学生。在教师对展评学习法还存有疑虑,还不肯、不愿尝试的时候,学生一开始就对展评学习法表示了极大的欢迎。我们在学生中做了随机调查,90%以上的学生表示喜欢这样的课堂,还发生了学生到校长室告某教师不用展评学习法上课的状和新进教师因为不会展评学习法而被学生“弹劾”的“事件”。特别是当看到课堂上学生本真的生命状态展露无遗的时候,我们更坚定了应用展评学习法的决心。

学生喜欢就会有生命力。学生成为了课堂改革的主力军,他们倒逼教师进行课堂改革,这是因为展评学习法是尊重科学、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天生具有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保持少年的活泼和天真,让这种活泼和天真在课堂上得以延续和自然流淌,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本来就具有的上进、好学的品质,学习才能避免成为一种负担,才能变得积极和愉悦。我们的课堂少了很多规矩,多了很多开心和快乐。比如,传统课堂上学生只能端端正正地坐着听教师讲课、拿书必须是统一的角度、举手时手肘一定要撑在桌面上、教师叫到才能起来发言……展评学习法的课堂上可以高举双手表达交流的迫切愿望,可以未经允许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站在座位上讲,也可以走上讲台讲,可以肯定别人的长处,也可以指出别人的不足,不用担心同伴会不高兴,相反,同学还要感谢你,如果能把同学教会,那他一定会感激你,课堂上一切都是随性的,只是一样不变:人人心无旁骛,专注学习。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是轻松愉快的,课堂里不时会有轻松的笑声,常常是同学们还没有感觉到时间流逝的时候一节课就结束了。正如一位刚进学校的学生写的:

“展评学习法”让我逐渐变得大胆、开朗,从刚开始的被动举手,到现在的情不自禁地想要展示我的观点,我越来越喜欢手拿教鞭像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的感觉了,嘻嘻(*^__^*)……就说那两次公开课吧,我每节课都回答了“1”个问题,可别看是1个,就这也是我费尽千辛万苦才“争夺”来的哦。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舞台。谢谢老师给予我们无数次的鼓励,我们也将还给老师无数的精彩!

在展评学习法的课堂上看学习效果,是看学生的讨论是否在深入,是否由不会到会,由不完善到完善,能否用习得的知识来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学习是否在不断“攀升”。当学生的讨论始终浮在表面,后续学习任务完成不好的时候,教师要审视前端学习任务设计是否在核心知识上,是否因为前后学习任务之间的台阶过高,学生摘不到“桃子”,是否需要教师必要的调整和铺垫来保证学习顺畅而有效。

展评学习法的学习中,小组合作不是事先预设的,而是当学习遇到困难时,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学生之间有着他们容易听懂的语言系统,所以,通过全班或小组的合作,学生的理解更快,还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

我们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展评学习法确定了三个学习特征,即:说给别人听,做小教师,兵教兵。这三个学习特征也是三种有效的学习形式,使知识得以长期保持,学生阳光、自信,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交流越多记忆越深刻。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以展示评价为核心,展示评价的过程就是生生交流的过程,也是加深记忆和理解的过程,“讨论过的理解深刻”。改变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姿态能够让学生保持注意,加强记忆。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交替进行,倾听、思辨、展示、评价,上讲台、走下来、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学生学习的形式和学生学习时的姿态不断变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包括不断更换展和评的学生,让学生听到的是不同的嗓音,看到的是不同的面孔,学习不至于疲倦。

三、让学生成长回归本真:以知识和能力学习为载体,以“展评学习”为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展评学习法课堂上学生的倾听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之所以能得到提高,是因为每一天、每堂课都在对这些方面进行训练。

在展示前端学习成果时,我们要求学生说出他的思考过程,一方面是了解他对问题是否真正理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讲的过程中整理思路,训练表达、强化思维。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其它学生的倾听最为重要,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引发自己的思考,才有思维的碰撞,才有后续的发言、讨论、争辩,才能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所以,倾听比发言更重要。在这种课堂上训练过的学生都能专注于听,哪怕是一点细微的错误,学生也能发现,在评价的时候都会指出来。

在倾听的时候,学生就处在积极的思考中,在寻找前面学生发言中的优点和积极的方面,充分给予肯定,又在积极地动用批判性思维,发现前面学生的问题,同时还要整理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见解。从前面一个学生发言开始,学生的思辨就不会停止,学习在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也在走向深刻。即使是教师设计的带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常常也会让学生攻破,因为在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思维发展的高度常常高于传统课堂。碰到难题,教师会让学生静思或合作讨论,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静待花开。传统课堂让学生质疑的机会很少,而展评学习法提供了质疑的条件和任务,质疑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围绕某个结果引发争论,继而形成积极思辨、争相发言的氛围。所以,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是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身边人交流,让人容易接纳,也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是需要经常训练的一种能力。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每天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开始时讲得疙疙瘩瘩,教师和同学也会有耐心听完。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不再令人生厌,而是在分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

21世纪再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强调人与人相互合作,敞开自己的心扉,让别人了解自己,接受彼此的帮助。在展评学习法的课堂,每节课都在经历这样的过程,认识和实践都很到位。在展和评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获得成功的,问题为什么得以解决?学习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是学习共同体的智慧的集合。有了在学习中合作的习惯和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就能很快适应并获得成功。

运用展评学习法时间不长,但学生的动作和语言系统都发生了改变,各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了。课堂上,他们敢于展示自己,也懂得欣赏他人,他们说话得体,举止彬彬有礼。他们能落落大方地手执教鞭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思路,在与同伴的对话中时时表现出良好的修养,如他们养成了倾听的习惯,不随意打断别人;他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人云亦云,但又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陷;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对他人的帮助也能真诚地表示感谢;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流露出自然、本真的生命状态。

经过展评学习法课堂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都有着特殊的气质。

四、让教师教学回归本真: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教师对教材的再造,学习过程中的适时介入需要教师良好的学科素养和丰富的教育智慧

展评学习法的课堂,即使没有教师,同学们也能自主学习,而且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有些刚刚接触展评学习法的教师,在学生支撑下也能够上出令同行佩服的课。课堂上,教师只是站在教室的一边或后面,讲台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学习一直在有效地进行中。那么,展评学习法的课堂真的就不需要教师吗?答案是否定的。教师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展示评价过程中的适时介入对展评学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展评学习法的关键,学习如何发生、如何展开,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学习的效果怎样,都是由前端学习任务决定的。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学情准确制订教学目标,然后将目标转化为学习任务,设计过程就是教师对教材的再造过程。这里的任务常常以话题、问题、题目、实验、材料分析、知识积累等形式出现,任务体现基础性、发展性和拓展性。

前端学习任务要设定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处,即复习旧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对新知学习有促进作用的情境、新知学习的尝试、能够发现规律的引导性任务等等,将教学重点、难点渗透在看似熟悉的情景或已经具备的知识中,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的过程自主完成前端学习任务。

前端学习任务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预习作业,它是展评学习法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即是课堂学习的环节,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前端学习形成的初步成果是展示评价的内容。

前端学习任务注重核心知识的设计,寻找出每节课的“课眼”,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化解难点,发现规律。

展评学习中,教师何时、以什么方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教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智慧的检验。在自主学习特别是展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发言讨论很有可能会“跑偏”,会进入到没有意义的讨论中,这时教师就要运用教学机智来引入旧知、创设情境、铺设台阶、举一反三、加深难度等等,让学生进入有意义的学习中。但教师的介入绝不可撇开学生自己开始讲解或评价,哪怕是一个表达自己赞许或反对的眼神、微笑都不可以,否则学生的展示评价一定戛然而止。

课堂上,学生手执教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犹如风筝飞到了知识的天空,教师是放风筝线的人,他们或前跑、或后退、或抖线、或放、或收,为的是让风筝飞得更精彩。

五、让专业发展回归本真:展评学习法的研究使教师对专业有了更好的理解,对如何做一个专业的教师有了更深的认识

展评学习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在实验开始时,教师和学校的改革目标是不同的:学校对课堂改革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师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看到学生课堂上纯真的表现、潜能的发挥、各种能力的提升,教师内心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改革的目的慢慢和学校相一致,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改革前期是学生推动教师走,但一旦教师觉醒,改革就突飞猛进了。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教师观念一旦转变,研究的热情就会高涨,很快形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特征是:学习成了生活需要,研究成了生活乐趣,合作成了生活方式。除了学校为教师购买书籍外,教师还相互介绍,购买相关理论书籍学习研究,指导实践。信息平台、校园一隅、餐厅、车库……都成为教师交流的场所;除夕、凌晨也会有教师发表博客,交流自己的研究想法;一份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会引来几十个回帖;每节课的试讲,没课的教师都会前去听讲,课后提出改进意见……展评学习法就像有一种魔力,驱使教师去做他过去不愿意做的事情。

前端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师的适时介入、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等,对教师学科素养的要求很高,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为了开拓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了解学情的渠道,准确地选择展示样本,更便捷地开展展示、评价等学习活动,教师们自觉研究信息技术在展评学习课堂上的应用,平板电脑、电子书包、网络都成为课堂学习的终端,多媒体成为人人、课课必用的工具。

展评学习法的课堂,释放了潜能的学生处处让教师惊叹,哪怕是那些在教师眼里的“差生”也会让教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教师脸上不再是担心学生学不好的愁苦和对学生的嫌弃,而是对学生充满期待的眼神和对学生溢于言表的赞美,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以更优秀的表现来回报老师,构建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展评学习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营造出一种愉悦、高质、高效的课堂生态,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引发了学习的浓厚兴趣,激情和灵感如涌泉喷发,主动参与学习;不仅自己学会,还把自己会的教给别人,善于和其他学生沟通,与教师沟通,学会了交流,学生们课堂上是学习的伙伴,课后是互相信任的玩伴;学习变成了一件轻松愉悦的事;学生由喜欢课堂,喜欢同学,喜欢教师,到喜欢学校,从而形成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目前,上海、广东、浙江、广西、安徽、陕西、江苏等省市的部分学校形成了研究共同体,在“常州市展评学习法研究会”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展评学习法研究,各校为展评学习法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建议,借此机会,向所有参与展评学习法研究的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Displaying-Assessment Learning Method

SUN Guo-ping

(Qingtan High School, Changzhou 213016, China)

Abstract: The displaying-assessment learning method, focusing on human’s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has the following essential features: classroom is the place for expos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so that the learning process can return to its original features; respecting science and observing rules to exercise students’ learning potentials so that their lives can return to the original features; students’ 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should be developed by way of the displaying-assessment learning method so that they can accomplish their well-rounded development and their growth can return to the original features; the early designing of learning tasks means that teachers should reconstru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so that their teaching can return to its original feature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 helps teachers wit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professionals and ways of be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so that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an return to its original features.

Key words: displaying-assessment learning method; original feature; essential feature

上一篇:棉纺织行业“十二五”的喜怒哀乐 下一篇:二孩来了,地产如何“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