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时间:2022-07-12 04:45:55

浅析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

摘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手段,是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环节。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于一个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进内部审计程序和业务经营程序以及控制风险等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又可以使信息需求者获得更加全面、可靠的企业相关信息。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一、 研究意义

随着证券市场的日臻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们也越来越重要,单一的财务报表已不能提供给他们足够的信息,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用的信息很有必要从公司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中读取。上市公司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时,应按照规定进行,达到真实、准确、客观。本文以我国内控自评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上市公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二、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1.内控自评流于形式

如今,“过关”、“零缺陷”是我国绝大多数公司追求的目标,流程目录、风险库、流程图、控制矩阵、测试模版等这些有形成果显得尤为重要,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仅仅是被模拟成了检查清单,而现实情况并没有进行按部就班的实际操作,最后增加了一笔额外成本。

2.内控自评工作太仓促

为了响应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往往于11月、12月匆匆开始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他们事先并没有很好的去规划,也没有给这项工作留有足够的时间,这样的公司不在少数。

3.内控自评工作没有全面化

现如今,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在我国各企业的内控自评工作中占主导地位,但是《评价指引》一直要求公司在执行实施内控自评时要实现全面化,而不仅仅是与财务报告有关方面的内部控制。

4.内控自评报告格式不统一

内部自评报告在我国依旧没有形成规范且统一的报告格式。并且采用简易格式的上市公司,报告内容各不相同。与此同时,内控缺陷的判断标准也不尽一致。

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建议

《基本规范》和《评价指引》为我国内控体系的建立及其自评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理论框架。沪市从2006年开始推进内控自评工作,加上实施《控制指引》已有多年,因此,就监管而言,我国已经具备了强化企业内控自评的基本条件。但我国目前上市企业内控自评方面信息的披露并不是很乐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源于公司自身监督和外部监督两方面。因此,必须从这两方面出发进行改善,一是进一步加强公司内控自评及其信息的披露,二是加强监管部门对内控自评和信息披露的监管。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1.明确内控自评报告的责任主体

上海和深圳交易所出台的《内控指引》明确指出董事会及公司所有员工是本公司内控的责任主体,负责内控体系的构建、实施和监督,并进行逐步完善,确保其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由高管牵头开展内控自评

高层管理人员在内控自评中起着带头的作用。组建跨部门组织进行总体负责是企业管理当局必须执行的,高管带头,积极参与,是顺利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非常关键的一步。

3.以“奖”为主落实内控自评

对于内控自评结果要进行综合评价,不能一味的追求完美,“零缺陷”只会造成报告的失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奖励和惩罚相互结合起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对主动察觉内控不足的业务部门给予奖励,并带领其查缺补漏,使内控自评不断完善的同时使其作用达到最大化。

4.公司要加强内控自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专业水平。

目前,我国内控自评实施的实践经验不足,自评主体不是很了解此方法,同时,公司职员的专业水准不高,从而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内控自评工作和其报告的披露。所以,公司必须通过加强培训和指导来提高公司的自愿性和积极性,相关机构应该组织管理层及公司员工学习内控自评的方法和其他相关知识。

(二)加强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监管

1.完善法律法规,统一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相关机构对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出台很多法律文件,各个文件对内控各个方面的要求和规定都参差不齐。这样不仅导致了上市企业难以做出选择,而且造成他们会基于自身的情况,选择那些利于自己的规定来进行评价并披露报告,从而有效规避了某些不利的因素,有碍于投资者真实、客观、全面的了解公司的内控状况。

2.规范对内控缺陷及整改措施的披露

关于上市公司内控缺陷方面的信息,一般都是企业自己清楚而投资者们并不清楚,并且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投资者难以从其它渠道获取。掌握足够真实且可靠的内控缺陷信息决定着他们决策的准确性;故意不报重大内控缺陷或者只是披露虚假内控缺陷同时会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因此,及时准确的认定并披露公司内控缺陷大大提高了内控自评的效率,有利于投资者和公司利益的实现,应当得到公司管理层和投资人的重视。

3.强制鉴证内控自评报告并统一鉴证标准

目前,我国对内控报告的鉴证也不具有统一的鉴证标准,并且没有明确的鉴证范围,绝大多数企业实际上只是对与财务报告有关的方面进行了鉴证,并且只有少数企业对这一点进行了明确说明,这样就会使投资者误以为内控鉴证工作是出于管理角度进行的整体鉴证,内控鉴证工作及其报告就起不到真正的监督效果。因此,必须对鉴证标准进行统一,确保鉴证报告的质量与可信度。

参考文献

[1]潘淡:《内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审计研究,2008

[4]张立民、钱华、李敏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来自我国ST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审计研究,2003,(5)

[5]陈关亭、张少华:《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披露及其审核》,审计研究,2003,(6)

[6]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会计研究,2006(1)

[7]方红星、孙强:《制披露规则下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基于沪市上市公司 2006 年年报的实证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7,(12)

上一篇:市政工程会计管理工作要点分析 下一篇:利用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