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消防人员心理训练

时间:2022-07-12 03:58:49

浅谈如何加强消防人员心理训练

【摘 要】心理训练对于消防人员的灭火战斗、专业训练和管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分析了多种火场因素的影响及对心理素质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对消防人员在执行战斗任务前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了几种简单的心理调整方法。

【关键词】心理训练;环境因素;调整

对消防人员进行心理训练,使之适应在扑救火灾和消除火灾后果的复杂条件下工作的需要,这不仅在消防队有限地抢救人命与保护物资财产免受火灾危害战斗行动的基础,也是保障消防人员自身安全的基础。训练消防队全体人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是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多种火场因素影响

1、周围环境温度很高:高温环境可以使消防人员在短时间的强烈刺激之后,出现被压抑的状态,破坏其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削弱抵制过程,从而造成动作失调。在周围环境温度高而且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从事紧张的、使人机体内大量发热的体力劳动,例如在隧道、地下道、地下市政工程管道和住宅的地下室内扑救火灾,往往使消防人员引起不良的自我感觉:口渴、头疼、眩晕、青筋跳动,浑身无力,不愿活动等等。大家知道,在人的体温超过40℃时,可能发生日射病(极度高烧),以致出现痉挛、幻觉,失去知觉。

2、烟雾高度集中:浓烟首先对人的感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它强烈刺激眼睛和鼻、咽、喉的粘膜,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常常使人失去工作能力,有时使人中毒。

3、噪音:火场上的噪音会使人产生惊慌、恐惧或心情不安,妨碍人们相互之间讲话,使上级的命令、指示和情况通报得不到准确的传达。在噪音很强的情况下,消防人员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能力下降,对各种信号的反应时间延长。

4、活动空间有限:例如在隧道、地下道和地下电缆道等处,消防人员的活动空间有限,不仅使人的身体难以正常地活动,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而明显地降低了工作能力。

5、存在有毒气体:有些化学物品和材料在燃烧时分解出来的有毒气体能使人中毒。火场上最常遇到的有毒气体,是在物质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一氧化碳(CO)。例如,在住宅的地下室起火后生成的燃烧产物中,这种气体的含量有时可达1—2%。而吸入人体的空气中含有0.4—0.5%的一氧化碳,经过几分种就能造成致命的后果。一氧化碳中毒的征状是:浑身软弱无力,心跳过速,呼吸短促,失去知觉。

二、对心理素质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在火场中消防员不仅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还要忍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火场的高温和被阻挡在防护服中的热量会使消防员感到燥热难耐和呼吸困难,高强度的劳动使消防员极度疲劳,这些感觉因素还会导致消防员的焦虑情绪非常严重,还有可能妨碍消防员正常的思考,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只有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具备过硬的实战能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战斗力。

在现代灭火救援条件下,各种危险因素的刺激会造成消防队员心理紧张、恐惧、急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其表现为: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反应迟钝,不能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面对危险惊慌失措,畏缩不前,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这种状态对消防队员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及技战术水平的发挥等都会起到抑制作用。如果加强消防队员的心理训练,使消防队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就会激发战斗意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表现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对灾情作出正确估计、果断下定决心,并采取有效行动,灭火救援业务技能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导致削弱和丧失战斗力,影响灭火战斗行动。因此,要赢得灭火救援的成功,除了过硬的军事业务素质、精良的器材装备、严密的组织指挥外,还必须具备胆大心细、处变不惊、灵活机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消防队员的心理素质对战斗力的充分发挥有其很重要作用。

三、调整心理状态的一般办法

消防人员在执行战斗任务前的心理状态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它们的特点都伴有一定程度的情绪兴奋和相应的神经心理紧张、这些基本形式类似于运动员在竞赛前的心理状态,即战斗准备状态、过分激动状态和淡漠状态。

1、战斗准备状态:其特征是神经心理紧张程度适当,相应地表现出人体机能有节制的变化。战斗准备状态的心理表现为:紧张地等待战斗行动,越发急不可耐,感到轻微的或相当程度的兴奋,冷静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并且有自信心,工作的动机相当高尚,渴望积极地、全力以赴和始终不渝地去执行战斗任务、有高度的抗干扰能力,即有在其他无关刺激物的干扰下集中注意力工作的能力、战斗准备状态是消防人员在战斗行动前的良好心理状态,对于他们在战斗情况下采取各种行动产生有利的影响。这是由于战斗准备状态能够使消防人员在运动、意志、智力上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是说。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

2、过分激动状态:即神经心理过度紧张,相应地表现出人体机能的急剧变化——脉搏显著加快,呼吸短促。腋窝和手掌出汗增多,血压升高,战栗越发厉害等等。过分激动状态的心理表现为:心情十分不安,惊惶不定,神经过敏,情绪不定,忽而兴致勃勃,忽而意气沮丧,无缘无故地手忙脚乱,心不在焉,记忆衰退,感觉的敏锐性减弱,注意力过于分散,思维的灵敏性和逻辑性降低,对一般的刺激物不能正确反应,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思维、感情、情绪和行动,无谓地匆匆忙忙。在过分激动时,肌肉的工作能力降低,肌肉运动感觉钝化,放松能力减退,动作的协调性被破坏。火场工作前过分激动,是一种极为不利的心理状态。它妨碍消防人员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使他们在战斗行动中不能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也就是说,使工作效能降低。

3、淡漠状态:其特征是由于出现保护性抑制和兴奋过程减弱而使神经心理紧张程度变得很低,相应地表现为人体机能变化不显著。淡漠状态的心理表现为: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缺乏工作愿望,心情抑郁,对自己的力量缺乏信心,害怕危险,对战斗工作缺乏兴趣,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抗干扰能力较差,注意力减弱,感觉的敏锐性减低,记忆和思维和效能下降,习惯动作的协调性差,意志主动性急剧降低。火场工作前的淡漠状态同过分激动状态一样,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它会使消防人员的工作效能急剧下降。

消防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多种多样的,表现为心情过分激动,情绪过度紧张,出现一些令人烦恼的念头,因此,重要的是使消防人员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些调整和自我调整心理状态的特殊方法很适用,例如有如下几种:

1、转换法 即有目的地改变意识的指向性。一个人同自己的神经、同自己在执行重要而有生命危险的任务之前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同越发严重的激动心情所斗争,它所消耗的神经能量有时比工作本身所消耗的还要多。因此,如果一个消防员在自己即将参加火场工作时能够摆脱令人烦恼的念头,他就能保存自己的神经潜能。消防队员在值班前尽量从事一些能吸引人的、能充分地或部分地进行其他思维活动的事情,就可以达到思维的转换。他可以阅读有趣的小说,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观看引人入胜的电影或戏剧演出,参观画廊或者博物馆,翻阅收藏品(邮票、纪念章等),进行有趣的游览、钓鱼,等等。为了防止神经系统的过度疲劳,应当绝对禁止从事有附加工资收入的工作和赌博活动。

2、言语调整法:即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影响心理状态。所谓人的第二信号系统就是言语。它对于调整心理状态具有很大的效力。在一句话或一席话的作用下,可以克服这种或那种心理上的困难。因此,消防队员对一些命令句要多次反复地默念或者大声的说出来。消防人员常常打自言自语作为自我命令的一种形式,例如对自己说:“安静!”“前进!”“走!”“我应当克服……(困难或障碍)”“我一定能完成这项任务”,等等。重要的是,这些话不应机械地重复,而要清楚地理解和想象其含义。由于言语有条件反射的属性,必须使言语的作用同训练的演习中取得成效的意志力屡次结合在一起。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言语才能引起兴奋感,也就是使人积极起来,生气勃勃,增强自己的力量和能量。

3、身体练习调整法:即利用身体练习来调整心理状态。在执勤队内值班时进行一些伸手动腿等放松身体的活动,是调整消防人员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因此,当有的消防队员处于火场工作前过分激动状态时,为了降低他的兴奋水平,可以让他在一般负荷量的范围内进行一些强度小于平时的身体练习。如果有的消防队员兴奋程度不够(即处于淡漠状态),则应进行强度较大、速度较快的身体练习,包括剧烈活动和加速运动等。在身体练习中,可以进行体育训练的各种项目(包括消防体育运动项目)。

4、呼吸调整法:即利用一些专门的呼吸练习使兴奋状态减弱。它基于延长呼吸能够加强抑制过程的机理。这些呼吸练习“借用”于瑜伽派的修行方法,市加拿大学者JI.比尔西瓦利提出的建议。在站、坐、卧、时都能进行这样的练习。

5、表情动作自我监督法:这种预防不良情绪的方法,就是消防战士有意识的自问自答并同时完成一定的动作。自我监督法适用于值班、操练和奔赴火场的途中等。它可以使人呼吸节奏均匀,减少心跳次数,在执行困难任务前保持镇静。

6、自我暗示法:又称为“自生法”,系有“自我”和“产生”两个希腊词组合而成,意思是“自身生出来的”练习。这种方法是德国心理疗法医师H.舒尔兹于1932年首先提出来的。它的基础是通过讲出特意选择的词句来发展人的积极自我暗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阿·彼·萨莫诺夫《消防人员心理训练》群众出版社

[2]刘德全 马春鹏《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三菱泥水环流系统堵管问题及解决改进方案 下一篇:完善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