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浅析

时间:2022-07-12 02:03:51

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浅析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生产和管理手段,也进一步推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因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亟需寻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更强功能的成本控制系统,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本文从管理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对现代成本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成本管理;理论;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生产和管理手段,也进一步推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因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亟需寻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更强功能的成本控制系统,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的成品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其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所运用的手段上,都与传统的成本控制系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一、现代成本管理理论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质量是使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满意的保证。追求质量企业当然要付出成本。质量成本一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他们是企业为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而付出的费用。全面质量管理被认为是上世纪末最重要的成本管理研究课题之一,它的核心是产品要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目前西方制造业一大管理理念就是“质量是免费的”,也就是说高质量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所获得的收益,因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需要返修、销售退回等,当然地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大幅度地冲减收益。对待质量问题,传统的成本效益分析一定要结合企业的长期利益进行,追求质量上零缺陷的产品,是企业不顾一切代价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劣质产品或不合格产品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就意味着要失去顾客、失去市场占有率,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是为顾客提供零缺陷的产品是企业责无旁贷的义务,起点是应顾客的要求而设计产品,终点是保证这种产品令顾客满意。

(二)持续提高理论

持续提高理论的关键是寻找基准点。所谓基准点,就是本企业或外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最低点。这种理论要求企业生产产品时要以基准点为目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应坚信“以前能做到的现在也能做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同时,基准点并非固定不变的,它是逐步降低,永无止境的。由于企业寻找基准点要参照同行业的产品成本,因此这种理论要求行业性的参与,它能促使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共同降低成本。日本的汽车制造行业曾因广泛采用这种成本管理理念而持续降低成本,最终取得巨大成功。

(三)约束理论

根据约束理论,每个企业至少应有一个瓶颈约束企业生产。因此,约束理论的第一步是要寻找企业的瓶颈。现代企业产品生产系统由于要经过许多步工序。而每道工序的工人技能熟练程度和机器设备的配置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导致了不同的工序由不同的生产能力。企业只需找到生产能力最小的工序(瓶颈),并想办法解决其存在的矛盾以提高钙工序的生产能力,就能最终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坚持不断地寻找存在的瓶颈并改进它,就能不断地提高企业整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持续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一)价值链分析

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中,价值链分析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价值链是用来描述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产品过程中,其作业与产品价值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在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企业必须严格区分价值增值作业价值不增值作业,尽量减少价值不增值作业,从而减少企业生产成本。例如:存货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只起到有备无患的预防作用,它的存在并不能使企业产品升值,因此应尽量减少这种作业成本:半成品在企业生产部门的传送作业也不能使产品价值增加,应运用网络规划的科学方法合理布局企业的生产车间,来减少半成品传送作业,以使其传送成本最小化。

(二)零存货与及时生产

由于存货管理是价值不增值作业,所以目前许多企业追求零存货。但是零存货给企业产品生产带来很大风险,一旦供货商违约延时供货或所供材料有质量问题,将给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失。因此,零存货的前提是必须要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供货商和客户。与此相关的就是及时生产方法。在此理念指导下,企业只有在接到订单时才可以生产,并且生产线上的各种生产部件都在下一个生产步骤需要时生产。这种生产方法要求企业不但能够及时、有序地获得各种订单并开发设计产品,同时也要求各种零部件具有高质量、高水准,生产工人的技能熟练程度也要达到极高。因为一旦一个生产环节出错,整个生产过程都要停下来。所以,在该种生产方式下,企业要具有快速、灵活的应变能力,一旦出现故障或产生废品要及时处理。

(三)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管理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原材料、技术、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它是与产品的独特性无关的重复执行的标准化方法和技术。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项作业,按此逐步转移,直到产品最终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因此,企业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消耗资源和产品消耗作月的过程,同时又是价值的形成过程。然而并非所有的作业都是价值增加作业,作业成本法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增值作业,尽可能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以至于最终减少成本。

运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最大难度在于成本动因的分析。成本动因是产生成本、费用的各种因素。由于企业产品不同、生产方式各异,成本、费用耗用资源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其成本动因也各不相同,因而其作业也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只能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所以结合企业生产过程准确区分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的关键。

三、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分析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产生于同一社会经济背景下,在本质上是有共性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价值链分析与作业成本管理是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的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是目标,及时生产与零存货是手段,约束理论与持续提高理论是贯穿企业价值链的基本理念,并与价值链一起存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实施现代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相结合,一定要注意全面性,要全员参加,取得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车间工人的全力支持,落实到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

上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消费者意欲取消漫游费,呼吁通过听证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