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7-12 01:30:04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与西医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和冰火疗法等中医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排序中居前位。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1]。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脑卒中发病率有提高趋势,脑卒中后约有75%以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包括肢体、言语、吞咽功能等功能障碍,很多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致残率居第1位。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2013年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稳定后186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为2009年3月~2013年12月康复科及神经病房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纳入标准[2]:首次发生脑梗死和脑出血或复发者;有肢体运功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经头部CT或MRI证实;年龄≥65岁;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患者家属均同意康复治疗;无精神病史和交流障碍。共人选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69.3岁;脑出血37例,脑梗死56例;治疗组93例,其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8.1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60例。

1.2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急性期均在神经内科病房内住院治疗,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平稳后,开始行康复介入,早期主要以摆放良好肢及肢体被动训练为主,肢体训练由康复师完成,早期以保持关节活动度为主,采取温和的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及拮抗肌的主动收缩来降低痉挛肌的肌张力,避免加重痉挛的因素,患者采取对抗痉挛的,从简单的屈伸开始,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关节、肌肉,2次/d,30min/次,进行良姿位训练。从健侧到患侧,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进展为坐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训练及站立、行走等,在训练患者步行时,交替锻炼两腿的负重、独立步行,同时注重手功能训练,在训练手部活动时,指导家属帮助做按摩运动,用小器械训练手指的伸屈与分开等活动,消除手指的屈位痉挛。卧床期间,由护士给予临床护理指导,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早期克服患者的心理障碍,与患者及时沟通,使其充分理解康复的目的及训练的目标,减轻焦虑抑郁,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组除了接受常规性康复治疗外,同时接受中医治疗,针灸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辩证给予平补平泻法,得气留针30min,1次/d。对于有吞咽困难的给予冰火刺激治疗具体如下:在做吞咽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由医师采用自制中药冰冻棉棒(中药药液浸湿后在-4℃冰冻1~2h)直接刺激,以前腭弓及舌体前1/3为中心,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上下牙齿的咬合面及内外面、两侧面颊部等,然后嘱患者做鼓腮、呲牙、空咽等动作数次。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终止,以免呛咳、误吸,每处刺激约1min,左右交替刺激,共15次,2次/d。由医师点燃雷火灸条,在患者颈前部做自上而下的雀啄灸,至局部皮肤微红,左右交替刺激,每处刺激约3min,共6次,2次/d,在冰刺激做完10min后进行。

1.3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出院时由同一医师测定:①采用FugI-Meg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3]评定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其他综合功能恢复情况,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越重,首次评定在治疗前24h内,末次评定在6w后,由同一个医生完成;②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总分100分,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3],将ADL分为良、中、差三级,>60分为良,60~40分为中,≤40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相关资料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表1)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科学研究证据充分显示了大脑的可塑性,脑功能在损害后可以重组。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建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一部分取决于脑组织的病变程度,另外一部分取决于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目前大多数医院神经内外科医师非常关注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待患者病情平稳后,由于各种因素,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直接回家,后期康复不能持续。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的信心,在脑卒中早期综合性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4]。中医康复主要给予针灸及冰火疗法,其目的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针刺某些特定的穴位,操作手法得当,可以有效兴奋脑神经,改善大脑及脑干的血供,增加病灶神经元的恢复[5]。冰火刺激疗法是直接对吞咽有关的结构如舌体、软硬腭、咽喉壁及口腔内黏膜及肌肉进行冷热刺激,通过直接的刺激引发局部肌肉黏膜主动运动,以提高其对食物的敏感度,还可防止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肌群萎缩,增强局部肌群的敏感性[6],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误吸,恢复吞咽功能,恢复日常自理生活能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脑卒中后康复早期介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西医结合进行康复性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显著,为患者早期肢体及日常生活的康复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秦震.我国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2):85-86.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急性脑血管疾病诊断[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12(6):379-380.

[3]Jorgensen HS.Outcome and time course of recovery in stroke Part 1:outcome The Copenhagen stroke study[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399-402.

[4]王伟祥,刘景隆,陈静.综合康复医疗对246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改善情况的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6):360.

[5]申芳芳,黄冬娥.针灸与康复医学结合治疗脑卒中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1):54-56.

[6]李秀梅.冰刺激治疗脑梗死合并很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2):33-34.编辑/哈涛

上一篇:对比3种梅毒血清学方法筛查血液的有效性观察 下一篇: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在PICC安全封管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