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2-07-12 01:20:43

浅谈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 要: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目前,许多城市由于水资源不足而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全国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两千多亿元。而恢复我国水环境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根本所在,其主要途径就是修建和完善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程度,促进水的健康循环。对此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期相关部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视。

关键词:排水系统;问题;措施

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认为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这种观念的结果往往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而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好比是城市水循环的动脉与静脉,排水系统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因此,排水系统的定位应从以前的防洪减灾、防污减灾转向污水的资源化,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维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 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程序不正确

1.1.1 厂区建设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不同步

由于厂区建设难度小,而厂外收集系统的建设难度较大,尤其是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难度更大,所以建设单位往往先建污水厂,然后根据道路改造或资金情况逐步建设收集系统。这就造成了厂区建设规模和进厂水水质难以合理确定,投入运行后实际值与设计值相差较大。在我国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由于上述情况,导致污水厂没有获得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

1.1.2 污水管道未形成系统

对于老城区来说,虽然污水截流干管已经铺设,但由于规划接入的排水系统未进行改造或改造不彻底,所以污水就不能全部进入截流干管,形成不了完整的排水系统。这就出现了以下这种现象,一是,由于部分污水继续排河而使得水体继续受到污染;二是,污水截流干管未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新建区来讲,虽然按照规划埋设了污水管道,但污水干管未事先埋设,使得已经埋设的污水管道的污水没有出路,不能形成完整的污水收集系统。其后果是:一方面,已埋设的污水管道所收集的污水继续接入雨水管道污染水体;一方面,即使干管再埋设好,但支管改造难度增加,也会造成排水系统混乱。

1.2 排水体制选择不合理

1.2.1 不切实际地选择分流制

分流制有点很多,但对于不发达城市的老城区来说,如道路不改造拓宽,小区不改造建设,即使污水主干管已经形成,那么也无法实施雨、污分流。其结果是:一方面污水还是走雨水管道排河,继续污染水体;一方面污水总干管被闲置,造成投资浪费。

1.2.2 不完全合流制的截流倍数过小

为了防止水体被污染,雨季时污水截流井有一个截流倍数(一般为1~4)。而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很多城市的截流井截流倍数很小,有的仅为0~0.5。出现该情况的原因为:污水流量未预测准确,排水管尺寸不够,导致一下雨截流井就溢流入河。

1.3 管材和接口形式不正确

1.3.1 使用管材不当

国家明文规定,为了保证管道接口质量和防止地下水大量渗入,∮

1.3.2 不重视接口形式和质量

有些地方排水管不采用承接式排水管,或对大口径平接口的质量不重视,因而造成地下水大量渗入,这使得进厂污水的有机物浓度偏低,同时还会造成地面沉降而产生事故。

2 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措施

2.1 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

污水收集系统不仅要与厂区同步建设,而且要使已埋设的污水管道尽快形成系统,以便有效地减轻对城市及周围水体污染,同时为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打下基础。在进行具体道路下的污水管道设计时,应尽量使先修道路下的污水管道成为干管,这样有利于后继道路的污水接入,使污水管道尽快形成系统,使排水系统的建设真正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与开发步骤相配合。

2.2 排水体制的选择

排水体制应根据当地具体条件经过综合权衡和详细的费用效益分析后确定。在进行选择时,城市规模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大城市的新建区应采用分流制,如降水量很多,则应将老城区的合流制逐步改造成分流制,这样有利于水体环境质量的真正改善。

(2)降雨量很多的中等城市远期宜考虑全面采用分流制,近期可考虑分流制与合流制并存。具体选择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3)许多小城市,由于经济实力弱,未建有完善的排水管网。为了尽快改善污染状况,在这些雨水量不大的地区可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

2.3 管材的选用

管材选用一方面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要满足使用要求。管径小于800mm的混凝土排水管必须选用承插式排水管以便保证接口施工质量,防止地下水大量渗入,管顶覆土厚度大于2m的承插式排水管不允许用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和自应力混凝土输水管代替,采用UPVC排水管时,应使管顶覆土厚度大于0.8m,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还应考虑覆土厚度对管道的抗浮影响。

2.4 排水系统的规划

在进行排水系统规划时,应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分区、工农业分布、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现状等做周密的调查,调查现有的和预测潜在的再生水用户的地理位置及水量与水质的需求,并将结果反映到给排水专业规划中。恰当地确定排水分区、污水净化厂的位置与个数,改变将污水处理厂摆放在城市最下游进行高度集中处理的传统做法。在进行扩建和新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时,要近、远期结合考虑污水回用的需要,选择污水深度处理系统,预留污水深度处理的发展用地,使污水处理、深度处理系统和回用系统的总投资之和为最小。

在进行排水管网的规划时,要把雨水、污水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结合起来,逐步转变目前的雨、污水合流制或不完全分流制为完全的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避免洪涝灾害,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在规划中还应注意要妥善处理和处置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大量污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危害社会环境。污泥处置的最终出路应是作为农业肥料,充分利用污泥中富含的N、P、K等营养物质,既可避免污染,又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3 结 语

在新形势下,排水系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是水循环中水质与水量的连接点,再生水利用是良好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汤利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水质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2]赵春雨.污水处理厂在城市所处流域水体污染治理中所起作用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2007.

作者简介:杜凤竹(1973-),女,工程师,专业方向为市政、建筑给排水。

上一篇: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管理的实例分析 下一篇:此时此地的场所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