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疏肝无忧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11 11:48:34

[摘要] 目的 对疏肝无忧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效果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 将该科2010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注射及盐酸氟西汀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疏肝无忧汤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为(6.23±1.53)mmol/L、(8.17±1.59)mmol/L及(6.52±0.72)%,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糖尿病;抑郁症;疏肝无忧汤;血糖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a)-0053-02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目前对于糖尿病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概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接受长期的治疗,会产生抑郁等负面心理[1],其情绪及心理障碍对患者接受治疗的预后情况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降低患者机体内血糖的情况下采取用药物对患者实施心理上的干预尤为重要。该科为探讨疏肝无忧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效果及平稳患者机体内的血糖,改善其心理状况,将2010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科将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在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信封式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具体情况如下:纳入标准[2]: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对治疗药物具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或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对研究的药物耐受性低或过敏的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在30~77岁,平均年龄为(52.72±8.34)岁,糖尿病病程范围在1~10年,平均病程为(5.87±1.42)年,确诊为抑郁症病程范围在7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13±0.51)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在33~77岁,平均年龄为(54.56±8.43)岁,糖尿病病程范围在1~9年,平均病程为(5.51±1.34)年,确诊为抑郁症病程范围在8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35±0.56)年;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患者传统的降血糖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胰岛素注射,降血糖药物的口服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抗抑郁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方法[3]: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疏肝无忧汤(主要成分:柴胡、合欢皮、百合及茯苓各15 g,黄芩、白术及生地各10 g,炙甘草、甘草及五味子各6 g,枳壳12 g,白芍8 g,半夏5 g)进行治疗,用水煎服,300 mL/次,2次/d,1剂/d。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均进行30 d的治疗后观察其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版进行处理,两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HAMD评分为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无显著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00%,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压力的增大,其糖尿病伴随抑郁症的发病概率亦呈不断上升趋势。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在临床中较为多见,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淡漠,从而产生食欲减退、思维减慢及认知行为下降的情况,如不及时进行治疗,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介于糖尿病患抑郁症的因素,该科室对此进行分析,其患者会因漫长的根治从而使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身会成为家庭的负担[4],因此增强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得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导致患者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从而导致血糖难以控制。因此临床中须将上述因素考虑到内,给予糖尿病患者抗抑郁药物的相关治疗,从而消除患者负面心理,平稳血糖。

该文研究中,部分患者给予西药进行治疗,由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及抑郁的心理给治疗过程造成负面影响,合并西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使得患者的心理健康受到损害,使其处于应激状态,从而不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为“郁病”范畴,又称“阴阳失调”,《内经》有云“非天降至、人自为之”及“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亦说明了外界的致病因素为促使患者发病的诱因,其患者的自身协调能力及免疫能力下降为疾病诱发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表明[5],糖尿病在中医中属“消渴症”,为患者肝火旺盛,时日久之而产生阴气耗损,从而表现为肝脏亏虚,阴阳失调。因此在治疗上应做到标本兼治才可取得良好疗效。疏肝无忧汤具有生津、清肺、降肝火功效,其五味子可强壮滋补,白芍可止痛、柔肝,柴胡可解郁、疏肝,黄芩可发挥清热的效用,生地可滋阴、养血、生津,合欢皮可安神、解郁,甘草可除烦、养心。众位药材合用可起到清心安神、清肺降火、调和阴阳的功效。

该文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FBG、2 hPG、HbAlc分别为(6.23±1.53)mmol/L、(8.17±1.59)mmol/L及(6.52±0.72)%,均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沈海俊.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3):242-244.

[2] 何嘉莉.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及治疗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3):7-9.

[3] 张韦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374-1376.

[4] 宁锋,王玉美,孙晓晖,等.青岛成人抑郁症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双向关联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4):357-361.

[5] 闫志诚.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近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125-126.

(收稿日期:2016-07-03)

上一篇:长春西汀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综合护理在急诊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