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7-11 10:19:57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习是开放的系统,封闭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只有使内容具备了开放的情景,开放的问题,开放的结果,学生才可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个性特长,主动而灵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89-01

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如何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老师的话都不听,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说也说不得,真难教。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应该热爱本职工作,爱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有一句话“以己之爱,启动心灵”,是说教师以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就必须对学生的状况有初步的了解,针对某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要有意识的与学生谈心,聊天,这样学生才会接近你,“亲其师而信其道”。

有的后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作业很难按时交上来,因此,我先在课堂上结合数学临场发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物理、自然方面的知识,并在课间与他们一起玩他们爱玩的游戏。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时,有这样一个题: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我先从贵阳市二戈寨棗火车站的距离是6千米,乘车约20分钟,而光每秒钟(滴答一下)的传播速度是50000个6千米,并远远超过了孙悟空的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让学生理解“千米”是很大的长度单位,继而又告诉他们“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仅仅只有每秒340米,光的速度单位是以千米计的,声音的速度是以米计的,而1米=1000米。”这样既让学生从光的速度上再次体会千米是大的长度单位,又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眼界大开,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此每天都盼望上数学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自觉地完成作业,学期结束时,许多家长都告诉我孩子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回到家里总是先做语文作业,不愿做数学作业,而现在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家里总是先自觉地完成数学作业,并且言语间总是对我很是亲近,从而让深深我体会到孩子的爱学是从爱他的老师开始的,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的远远大于我所给与他们的。

2 保护学生个性,萌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现象,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例如,我给他们讲牛顿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引发疑问、探究疑问,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嘉奖,现在课堂上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解法,他们都能大胆提出,甚至对我的方法都敢质疑,学生在争论和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并掌握知识。学习是开放的系统,封闭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只有使内容具备了开放的情景,开放的问题,开放的结果,学生才可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个性特长,主动而灵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3 营造氛围,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引发个性化学习

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发现。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赋于内容情趣的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数学课程则以传递人类文化的积淀为主,脱离于学生生活,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在教学中我们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激活“间接经验”,赋予生命活力,使“间接知识”具有现代意义。

例如在教学这学期我承担的校级教研课“角的认识”这一节课时,课件出示先从我们学校的建筑物棗读书亭、教学楼上的角一直引申到世界各著名景点棗金字塔、凯旋门等上的角,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再让他们去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最后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看到的物体表面的角以及各属于哪一类角时,学生充分表现出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平时知识的积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形式多样化,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多层次、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上一篇:试论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