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化学

时间:2022-07-11 09:38:08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化学

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学习成效,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的积极运作。要使学生学好化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有学习化学的意识,即学生能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学习,有主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化学呢?

一、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当他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自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促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能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例如: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可以与生活中的做蛋糕、做馒头联系,分析这些物质的作用、功能及彼此之间有何共性和差异。在讲“银镜反应”时,可以介绍暖瓶瓶胆的银色是怎样镀上的。对这些身边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还能促进知识的迁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讲一些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动机越明确,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化学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首先,教师可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化学发展的趋向和美好前景,化学对社会发展、民族兴旺的重要意义,挖掘教材中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实际、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化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动机的激发,逐步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化学的动机。其次,教师要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和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性,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吸引学生的目光

在教学上,教师还可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设计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实验,使学生在新奇中自发产生探索化学世界奥秘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试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品德。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课前认真准备趣味实验,吸引学生的目光,将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讲“焰色反应”时,可以在表面皿中加入酒精并点燃,然后加入各种的盐类,使火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意识,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听好这节课。在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可以事先把过氧化钠用棉花包好,然后用干净的玻璃管向其中吹气,棉花会点燃,以此激发学生对此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学习和需要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境界。首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欲“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应以友善、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宽容大度的姿态解决偶发事件,以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讲授知识。情感教学的很重要一点还在课堂外,教师要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你自己。教师只有向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对集体、对祖国的爱,以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例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介绍大自然中化学的杰作――钟乳石、石笋等壮丽景观,培养学生的美感等。抓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以及对化学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等感情脉搏,不断强化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带着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的保证,而坚强的意志又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利用科学家的实例来教育学生,如他们为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奥秘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畏艰险困苦、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韧不拨的毅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通过组织社会调查,对当地水样土样的测试、环境污染的监测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接受锻炼,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五、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具有优良性格特征的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学习情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最终获得学习活动的圆满成功。为此,教师可利用化学史中科学家们崇实、求实、创新、存疑等科学精神,诚实、勤奋、自信、认真、谦逊的科学态度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特征,抑制其性格上的消极方面,发展其积极方面,通过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协作精神。此外,还可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唯物辩证法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优良品质。

当然,关于学生的教育就其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来说,还有很多很多,以上只是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心得。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化学,也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

上一篇: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探索 下一篇:举例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