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思考

时间:2022-07-11 06:45:45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思考

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在运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封闭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难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性的要求,必须完善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相配套的运行标准与管理制度。以构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核心,健全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健全“四参与、三共建、两结合、一平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建立“四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吸收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与学生及家长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有接受教育的知情权;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了解人才培养全过程,密切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与教育教学的联系。在课程评价、学生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聘请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人员讲授实践性课程,按照生产质量管理模式考核评价学生,将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等融入到教学质量标准中。改革以知识点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生产意识、成本意识和安全意识,探索生产性课程的课程管理、课程质量标准、课程考核体系、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各专业群成立教学质量工作机构,行业企业参与人员不少于1/3,充分发挥社会的评价作用,建立“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面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二、完善“三共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体系等进行过程监控、反馈与评价,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动态管理,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制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对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条件保障、专业设置与调整等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过程控制”,确保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

2.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通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与反馈办法等制度,将教学质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的有机结合。建立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等环节组成的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规范和创新“生产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职业教育及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3.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依托行业、企业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生产过程、教学组织、成绩评定等进行共同管理,探索校企共管机制。成立校企成员岗位互聘的组织机构,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兼职教师教学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等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制度。

三、健全“两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构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将教学质量由校内评价向校外评价延伸,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企业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权重,健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调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由政府、行业、职能部门、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设置、专业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等进行咨询把关。二是建设人才市场调研队伍,成立一支专兼结合的人才市场调研队伍,及时把握人才市场需求动向,为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提供第一手材料。三是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组织体系,建立由学生代表、毕业生、教师、系部、用人单位等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组织体系,及时反馈、处理教学及实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使息反馈系统形成闭合的环状结构。四是完善双指导教师制度,建立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校内校外双指导教师制度,校外指导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不低于50%。五是健全院系“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建立过程监控以系部为主,结果监控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工作运行机制。 六是建立校企结合的教学督导机构,对教学全过程实施检查、督导。

四、发挥“一平台”监控功能,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保障水平

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学院领导、各管理部门、系部和教师对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状态数据采集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数据平台)的认识,利用数据平台自我诊断、自我评估、自我评价。每年形成院(系)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分析报告,作为学院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依据,以及学院、各系对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的依据。形成教学过程以数据平台为基础,系部评价以数据平台为基础,专业建设与发展以分析报告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机制。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依托数据平台,开发“系部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学生顶岗实习师生交互系统”“教室使用在线审批系统”“调停课在线审批系统”“教学管理在线平台”“教学信息与在线互动系统”等,为教学质量实时监控、过程管理和实施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关系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与保障体系和教学激励机制。切实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加大学生参与质量评价的力度,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将就业创业能力、企业满意度、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

体系。

本文系宁夏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项目编号:NGJJG2011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篮球比赛中后场篮板球及一传技术分析研究 下一篇:有关目前教育系统劳资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