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园里织就金色梦

时间:2022-07-11 05:07:28

养殖园里织就金色梦

前些天,农六师新湖农场职工宋艳玲忙着在自家的养殖园内植树造林。看着栽下的一棵棵小树苗,她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2009年,我的杰茂绿色生态立体养殖园被兵团评为‘巾帼科技示范园区’,今后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品牌。”宋艳玲高兴地说。

2010年,宋艳玲因为表现突出,全国妇联授予她“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宋艳玲的人生信念。正是有了这个信念,宋艳玲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成为拥有一座年收入100多万元的绿色生态养殖园的负责人。

1992年,宋艳玲得知新湖农场将鸭洼沟水库公开对外承包后。便从亲戚朋友那东拼西凑借来了12万元,果断地承包了下来。

起初的几年,每年鱼的产量在20吨左右,宋艳玲的年收入有七八万元。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后,宋艳玲认识到,要想养好鱼必须先肥水,而自己承包的鸭洼沟水库的水源绝大部分来源于机井,水中所含的浮游生物数量较少,鱼的生产周期长,成本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宋艳玲和丈夫四处取经后,于2005年贷款18万元建起了一座饲养规模达2万只的养鸡厂,搞起了立体养殖。蛋鸡产蛋,鸡粪则用来肥水养鱼,仅鸡粪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省35万元。有了足够的鸡粪,鱼的生产周期短了,产量也成倍增长。

然而,创业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鸭洼沟水库需要除险加固。为了配合农场工作,宋艳玲只好忍痛将辛辛苦苦养了4年的鱼种和即将上市的100吨鱼全部处理掉,损失达50多万元。这对于宋艳玲夫妇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当时,很多亲戚朋友都劝她放弃。宋艳玲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坚持养鸡。

为了支持宋艳玲做大养殖业,新湖农场工会、妇联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为她提供10万元以上的贴息贷款,还经常派她出去学习考察,学习先进养殖管理经验。为了发挥品牌效益,宋艳玲和丈夫孙茂勇还为自己的产品注册了“杰茂”牌商标,这也让他们的养殖事业走上了快车道。一座绿色生态养殖园,一个远近闻名的“杰茂”品牌,5万只蛋鸡、150吨鱼、一年100多万元的收入,宋艳玲的养殖园呈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宋艳玲深深体会到,自己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农场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她想的最多的是怎样才能带动农场更多的人富起来。新湖农场有专业养鸡户12户,由于以前都是散户经营,市场竞争力不强。2008年,宋艳玲主动申请成立了新湖农场养鸡协会,并担任了协会会长。宋艳玲将其他会员的产品统一集中后。借助自己的“杰茂”品牌进行销售,形成合力闯市场,使农场养殖业蓬勃发展。

宋艳玲在年复一年的忙碌中体验着创业的快乐,她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是,3年之内饲养15万只蛋鸡。

宋艳玲说:“生活就像推小车,它只要不倒,不管快与慢,它总会往前走,能做到这一点我就知足了。”多么朴实的话语,这就是宋艳玲。者

上一篇:“铁连长”的故事 下一篇:陈学庚的“农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