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在学生文化学习中的迁移辅导探析

时间:2022-07-11 04:53:10

体育运动在学生文化学习中的迁移辅导探析

摘要:运用迁移理论,将体育运动中的不服输、能吃苦、顽强拼搏、互帮互助、不言放弃、耐挫能力、自信心等良好心理品质在文化课学习中加以引导,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潜能,为文化成绩的提高创造条件。

关键词:体育运动 文化学习 迁移 心理品质

一、迁移的定义

一般来说,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迁移不仅表现为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所以,有人认为迁移是“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影响。”

二、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如何进行迁移辅导。

(一) 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在进行篮球运动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分钟的跑动中投篮,我们分为三组:

第一组,每次都由老师宣布表扬学生的名单,我们设立投进八个为满分,我们发现有10%的人获得满分,70%的人获得良好,15%及格,5%不及格。

第二组为训斥组,即对投篮不进的同学进行训斥,发现满分的有3%,被训斥的人良好降为30%―40%。

第三组为受忽视组,成绩仍有提高。

第四组为控制组,发现成绩没有提高。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正确的评价表扬与批评,都能起到促进作用,但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通过体育运动中的成功教育,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学习中迎难而上,敢于挑战自我。

在跳箱运动过程中,对学生在该项运动的畏难情绪,我们采取了“低起点、近距离、重保护、多实践”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克服畏难情绪。有一位高三学生,叫刘亮明(2007届),在高考前有一种畏难情绪。英语成绩一直是他最头痛的事情,尽管非常努力,但成绩一直徘徊不前,经常对自己的文化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患得患失,于是便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他的畏难情绪,我们实施了“跳箱运动”,面对“跳箱运动”他开始也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敢跳,但通过我们的辅助动作,降低难度,把跳板距离拉近,做出适当的心理辅导。最后,他能较好地完成了“跳箱运动”。我们把“跳箱运动”比喻成高考,由浅入深,针对性强,通过“成功教育”,使学生树立迎难而上的学习动机。建立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他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逐渐使学生由失败者心态转变成“成功者心态”,进而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最后,刘亮明同学高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跨栏”运动,障碍跑等,让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习较困难学生”形成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树立学生“成功”的意识,进一步地实施了成功教育。

(二) 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刘英,08届学生,该女同学学习成绩较好,但一直以来,身体状态极差,经常伤风感冒,有的同学戏称她为“药煲”,她除了面对沉重的高考压力外,还必须与身体的疾病抗争。班主任陈玲老师知道我们实施这个课题后,就把该同学介绍到我们的课题组,经调查发现:该同学很少参加体育运动,我们根据学生悲观的情绪,让她参加了800米的运动(每周两次,规定时间完成),树立她珍惜生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使她认识到:1、挫折是任何人都难避免的,具有普遍性、客观性;2、产生挫折的原因存在外部力量,具有不可抗拒性;3、个人需要与目标存在差距,通过耐挫教育,减少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不断地锻炼、增强体质,使挫折成为她奋进的契机。最后,这位同学上了中山大学,圆了大学梦。

(三) 注意力的培养

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体育运动突出的同学(尤其是球类运动者),在文化课堂教学中有多动症,很难将精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中。最为突出的就是09届的体育类考生,冯国汇同学,该生中考进校时成绩很好,聪明能干,但由于长期贪玩,不交作业,尤其是课堂上爱走神或同别的同学讲话,文化成绩一落千丈。我们为他设计了投飞镖(集中精力才能搞出好成绩),摔跤(不集中就会很易被摔倒),以及钓鱼运动(没有耐心,不可能钓到鱼)。经过长期有针对性辅导,该生最后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四)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引导

在篮球的对抗比赛中我们采取了分组比赛,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控制组。在实验组我们讲解战术配合,团队精神,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分担在运动中的困难和问题,而控制组则没有进行任何讲解。通过比赛发现,实验组的同学表现出了良好的战术水平,团队协助精神,并在实力均衡的比赛中获得最终的胜利。而控制组的同学在比赛中,相互埋怨,队员单打独斗,没有战术配合。比赛后,我们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成绩提高不仅要通过个人努力,发奋学习,而且需要班集体同学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提高个人学习成绩。

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参加体育迁移理论课题组的同学在高考中获得很好的成绩:120个同学中,本A 25人(预测18人)本B70人(预测40人)专A19人(预测40人),专B5人(预测15人),不上线1人(预测7人)。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学习,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逐步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在学习中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抗挫能力,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挖掘潜能,最终在高考中获胜。

参考文献:

[1] 季浏,汪晓赞.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卢国,李丹.不同同伴关系青少年的身体自我概念与其心理模式[M].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

上一篇:探析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作用与软件开发 下一篇:体育运动技术传授与实现“快乐体育”的相关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