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端流出琼浆玉液

时间:2022-07-11 03:29:22

摘 要:初学写作的中学生,往往忽视文章的主题和立意,语言干瘪,缺乏感染力。如何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支招,才能让其笔端流出琼浆玉液,写出文字鲜活的作文?建议宜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借助修辞,生动作文语言;(2)巧妙表达,感染文章读者;(3)仿写古文,铿锵语言节奏。

关键词:作文;修辞;表达;仿写

如果把作文主题比作人的灵魂,那么表情达意的语言,就是人的容貌。生活告诉我们:一个容貌俊俏的美人最招人注意,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靓丽语言亦然,难怪刘勰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基于此笔者拟结合自己写作感受并借鉴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想在本文中也说上几句,希望对初学写作的中学生,特别是那些苦于语言干瘪而茫然无措者能有所启发。

一、借助修辞,生动作文语言

说到修辞,对中学生来说自然会联想到古今诗文中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表达效果之不一般,可我们自己写作时,却往往忽视或不重视运用。事实证明,修辞的运用,绝不是名家专利,满分作文者也往往是在作文时善于利用修辞的高手。如,满分作文《毅力》一文中作者写道:“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习作者在这里巧妙而又贴切地运用比喻、排比,不但把“毅力”的重要表达得形象生动,而且读来朗朗上口且气势磅礴。可以说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扮靓自己的语言,定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作为文章的开头,倘若如此之不同凡响,自然会先声夺人,给阅卷老师一个惊喜。

二、巧妙表达,感染文章读者

五种表达方式中,笔者以为描写和抒情运用好,必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或情感上共鸣。姑且不说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爬火车道买橘动作描写得何等形象逼真且令人感动,也不详提他在《春》结尾热情讴歌对江南之春的喜爱与赞美是如何让读者回味无穷。就看下面学生的两个作文片段也会让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跃跃欲试的。

如,一位来自山区的大学生,他在文中描写母亲在水田里插秧,因体力不支,“只能跪在田里干活”,文中一个“跪”字,描写得太形象了,太让人浮想联翩了,可以说一个动作,成就了一幅画,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在此基础上作者抒发对母亲感激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才能使我们笔下的形象丰满起来。

又如“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追求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一段抒情,可以说是作者,包括所有热爱生活之人的真实感受和真情流露。诚挚朴实情感的抒发,读来是一种享受,品来是一种惬意。

三、仿写古文,铿锵语言节奏

今天学习的大多数古文,尤其是古诗词,语言之精练、优美,可以说遣词造句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对我们今人来说实在难望其项背。倘若我们在作文时能在文中仿古文句式表情达义或运用好“之”“也”等字,相信读来效果一定很好。如,我在讲《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很欣赏文中“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两句中“之”字,让人读来节奏感很强。又如,一学生在《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一文中写道:“从山川,到大河,从古诗,到俗语。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语文的存在。思壮阔,则有金戈铁马,虎峰烟举;想清新,则有小桥流水,江南红杏;说凄婉,则有泪洒潇湘,秦淮风月;论哲思,则有庐山真面,柳暗花明……语文,轻轻地来到我的身边,又轻轻地从我身边走过。”这里,作者不但巧用排比、对偶,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而且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直率刚健的语言,古典句式的运用,彰显了文化品位,增强了文章表现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平时注重生活和文化积累,才能“腹有诗书文自华”,才能以流畅优美之语言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更富有哲理和耐人寻味。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很难做到,但在文章中完全可以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但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句式多样灵活,个别段落运用排比、比喻等,言由心发,文自情生,一定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首肯。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化学习题的教学技巧 下一篇:转变“教与学方式”与思想品德课堂预设、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