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11 02:18:53

浅谈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摘 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几年来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的探索和研究,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促进数学的必要保证。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于学习有无兴趣与老师的启发、诱导有关,从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寓教于乐”,注意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 数学; 低年级; 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57-01

一、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小孩子是最具有好奇、好强、好胜的特点,又最有求知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使他们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小朋友们,前面大家都认识人民币了,现在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老师这里有十元钱,现在想去买一支7元钱的钢笔,请帮帮老师算一算,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经这么一问,惊讶地看着老师,内心深处产生一种一定要自觉、积极、主动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在急于探求问题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知的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导入新课时以及课堂过程设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步入课堂或从新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第一册单元后的“数学游戏”时,首先把课题用颜色鲜艳纸剪出贴上“数学游戏”四个字,然后贴上“红、黄、蓝”三个小朋友,准备作三队分组比赛,使学生步入课堂就知道这是一堂生动活泼的教学课,唤趣学生的求知欲。再如我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副兔妈妈和兔宝宝的对话的图,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整个过程以兔妈妈检查兔宝宝的学习教给新知识,鼓励兔宝宝的过程中进行巩固练习,使学生感到新奇,从而唤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首先用图片演示出自行车车架,房屋等外形图,学生一看这些图,顿时情绪高涨,从学生微笑的面部表情里可以看出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老师这时问:“你知道自行车车架是什么形状吗?”这样很好地把学习转化成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且具有好奇、好动、喜新的特点。因此,根据儿童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常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故事情境,把教材内容编成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一开始上课,我首先讲一个故事:今天是小强7岁生日,妈妈要带他买蛋糕和生日礼物,可是,小强说:“妈妈,我长大了,能让我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了小强,由小强自己去买礼物和蛋糕,小强多高兴啊!同学们,你们也像小强自己拿钱买东西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呢?通过故事导入,新颖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新课学习。

二、动手动脑操作、诱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善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加深感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找到乐趣,加深记忆。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时,我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钟面,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好又快,接着展示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去发现钟面上时针、分针的作用。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手是脑的老师”动手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操作,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发现者,而且是一个探索者与研究者。例如在读数过程中,小朋友对11-20各数的写法已有感性认识,在教学写20内数时,我便问:小朋友们已经会读20以内的数了,现在谁能写出20以内的数?同时出示小棒图示与数位表,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数位表的十位上为什么放一捆小棒?个位上放几根?再引导学生讲出:因为左边有一捆10根小棒,就是1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1,因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所以在个位上写几,合起来“十几”。至于20的写法,在摆成20的小棒图中,左边有两捆小棒,就在十位上写2,而右边一根也没有,因而要在个位上写O,再通过“对号入座”、写数“接力赛”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11-20各数的写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开展游戏,寓教寓学于乐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形式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放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教一年级第二册“认识图形”中的“拼组图形”时,先出示由色彩鲜艳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组成的坦克,然后让学生一一折下,并让他们拼出汽车、蝴蝶、军舰等。这种新鲜而富有游戏性的教学,很快就感染了学生们的情绪,越学越想学。我还经常采用:开小运动会、开数学医院、摘苹果、夺红旗、开火车等游戏活动,还制作了十几种小动物头饰,让学生戴在头上,无论是一面红旗或一个头饰,还是一幅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做数学游戏。为了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情节有趣的练习。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法”时我和学生做拍手游戏,如:和是8,我说:“我拍2下”,让学生想应拍几下得8,然后说:“我拍5下”,师生对拍,同桌同学互拍,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精神集中,情绪高涨,甚至很少有人出错。这种简单易行的游戏,深受学生喜爱。

四、开展学习竞赛,享受成功喜悦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低年级儿童尤为突出,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练习,唤起学生的激情,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的兴趣也更浓了。我除了在游戏活动中搞些竞赛外,还坚持搞“速算比赛”,“争当数学小博士”,“找朋友”,“师生竞赛”等多种学习竞赛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这种游戏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克服因难的意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就会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生动活泼,学得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一句话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于我采用这样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布置作业相对少了很多,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上一篇:让教育回归本真才是高效课堂的真正体现 下一篇:试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