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训练更有效

时间:2022-07-11 01:58:12

如何让课堂训练更有效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错误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简单地等同起来。于是,课堂上“有目标但不明确,有训练但不到位,有熏陶但不震撼,有引领但不深入”,这是一种“高耗低效”的现象。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也许从以下课例对比中我们能找到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结合点,让我们的课堂从此充满生机。

一、从“只训不练”到“且训且练”

课例:《秋姑娘的信》(苏教版第1册)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多媒体出示生字:)师:请哪个小朋友读一读生字?师:你能记住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呢?生:我能记住“村”,它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木”,右边是“寸”,合起来就是“村”。师:真聪明,那么这个字怎样写才漂亮呢?生:“木”字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捺画要写成点,“寸”要写在竖中线的右边。师:大家记住了吗?生:(大声齐答)记住了。……此段教学教师只停留在口头的教,并没有让学生练习写字。学生要写好字还得课后去练习。因此,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并没有有效达成。

对比课例:《秋姑娘的信》 (在学生交流过字的结构后)师:那么这个字怎样写才漂亮呢?大家看老师是怎样写的。(教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下漂亮的方块字,讲解书写要领。)师:这个字漂亮吗?那就好好练一练,在作业本上练三遍。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采取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在“训”中引导学生学,更应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在“练”中落实训练目标。写字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写”上,只有让学生动笔去写,才能真正掌握写字技巧,让我们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从“训不得法”到“巧训精练”

课例:《船长》(苏教版第11册)出示:“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大幅回答:“到!”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师:同桌认真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读出了什么?生: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船长是个关心弱者的人。师:很好。你还能读出什么呢?(学生沉默,师着急。)师:什么也没有读出吗?那就再读一遍吧。(学生再读,沉默。)师:有没有读出船长的沉着呢?生:读出了。师:那你们也沉着地读读这段话吧。师:有没有读出船长的机智呢?生:读出了。师: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从船长问:“还能坚持多少分钟?”读出了船长很机智。师:是呀,作为船长怎么能不知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呢?他是故意这样问的,好让船上的人都知道20分钟他们是能够获救的。

对比课例:《船长》出示:(同上)师:同桌认真读对话,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读出了什么?生:我从船长说的“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句话中读出了船长是个关心弱者的人。师:很好。请你也像船长那样下个命令,表达出你对弱者的关心。(生读得声音很大,很投入。)

出示2:“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水淹了。”“火怎么样了?”(注:原文是“火呢?”“灭了。”“机器怎么样了?”(注:原文是“机器怎样?”)“停了。”师读这段话。(语速较慢)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觉得哪段写得好呢?

生:我觉得课文写得好,语言简洁,说明当时情况很紧急。师:很好。你能把书上的那段读一读吗?(生读的语速急促,很投入。)出示3:“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火呢?机器怎样?”师:情况这样紧急,可以把对话改成这样吗?生:不能。这样让人觉得船长很慌乱,不能体现船长的沉着、冷静。师:那我们就沉着、冷静地读读这段对话吧。(同桌分角色读。)师:船长知道船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吗?他为什么要问大副呢?(生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生:船长知道船还能坚持20分钟。他这样问是要让船上的人都知道20分钟能把他们都救出去,这样就不会引起混乱。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新课程渴望更多的精彩回答是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的,然而,对涉世未深、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期望学生在短时间内直接对教材文本产生兴趣,让他们独自领悟文本的内涵,是不切实际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少灌输,多引导;少提问,多组织,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辅导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此段对比教学中,教者不仅通过引导使学生体会到了船长沉着、机智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了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注意方法的引领、兴趣的培养,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灵性,才能实现训练的有效性,我们的目标才能得以落实。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才 下一篇:美术创作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