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储蓄存款波动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07-11 01:11:13

影响储蓄存款波动的因素分析

摘要:依据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山东省淄博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前期储蓄是影响居民本期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水平与居民储蓄正相关,物价水平与居民储蓄相关性程度较小。因此,应从均衡发展、调整利率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几方面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此外,应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关键词:储蓄存款波动;因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12-0012-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2.03

一、引言

经济学理论中,储蓄是投资的源泉,在经济增长中居于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存款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全国储蓄存款余额260772亿元,同比增长19.68%①。高储蓄率既是支撑我国高投资和高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储蓄偏高导致消费相对不足,也成为影响我国内需增长的突出问题。具体到淄博市,截至2009年末,淄博市储蓄存款余额1210.12亿元,比1978年末增加1183.98亿元②。从年度增长情况,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1978―1995年增速较快,1995―2009年增速放缓。影响淄博市储蓄存款波动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怎样具体量化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选取淄博市1978―2009年32年的数据对储蓄存款波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二、理论与实证分析

(一)相关文献回顾

西方经济学界关于消费和储蓄决定的理论很多,古典经济学家大多认为储蓄与投资一样取决于利息率,而凯恩斯(1933)则认为决定储蓄的基本力量是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利率,利率在影响储蓄方面的作用不大[1]。杜森贝瑞(1949)认为储蓄取决于现期收入以及现期收入与以前所达到的高峰收入之比;长期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大,储蓄率仅取决于经济周期中的短期因素[2]。莫迪利亚尼(1949)与弗里德曼(1957)提出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和储蓄不只取决于短期收入,还取决于长期收入,消费者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安排和使用一生的收入[2]。Masson(1995)等人在研究国际私人储蓄的影响因素时认为影响居民个人储蓄的因素有政府储蓄、经济增长、个人收入水平、利率、年龄结构、贸易条件等[2]。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对居民储蓄行为进行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包括可支配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未能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等[3]。谢平(1993)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以银行存款形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个人收入的增加和金融机构网点的增多[4]。还有一些学者展开了预防性储蓄的研究,徐绪松和陈彦武建立了一个模型,将导致预防性储蓄的总不确定性分解为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和消费增长的不确定性,分别用其条件方差来表示[5]。樊潇彦、高红霞的研究表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是1985―1997年间中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原因[6]。陈学彬、杨凌、方松则发现1994年以后,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居民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上升,收益增长的替代效应增大,远期收益的正向变动将降低即期消费,并增加预防性储蓄[7]。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淄博市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

(二)影响居民储蓄解释变量的选择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居民的储蓄动机主要为预防性储蓄动机,这种宏观因素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居民储蓄的长期增长趋势不变。同时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健全,居民的投资方式也很有限,居民投资对居民储蓄的分流程度有限。在以上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可以认为当前环境下,居民收入是居民储蓄的直接影响因素,两者在理论上存在相关性。

1.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储蓄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随着可支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边际消费倾向会越来越低,相应的边际储蓄倾向越来越高,居民储蓄增加。

2.储蓄存款利率。利率作为消费的机会成本也对储蓄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理论上说,储蓄利率水平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越大,居民就会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反之,则会减少储蓄。

3.物价水平。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货币购买力下降,而实物增产升值,从而使居民的持币欲望下降,持物保值或升值获利的欲望上升。因此,物价水平与居民储蓄存款额理论上应该是负相关的。但物价水平的上升往往使人们造成货币幻觉,如果物价和收入是同比例变动的,实际购买力不变,从理论上说消费倾向也应该不变。但实际上,由于货币幻觉的存在,使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只看到收入的提高,觉得自己比以前富有,从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而另一部分人只看到物价上涨,觉得自己比以前贫困,从而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可见通货膨胀对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不能简单的判断物价水平的上升是否有利于增加居民储蓄。

(三)变量数据的说明

1.居民储蓄(S)。为方便与其他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选取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作为居民储蓄的代表变量。

2.居民可支配收入(Y)。由于《淄博统计年鉴》只给出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因此城镇居民的总可支配收入是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乘以年城镇人口数求出。

3.利率水平(R)。由于我国利率变动比较频繁,有时一年就要变动几次,为了使数据更具合理性,这里对一年期存款利率做了一个加权估计,即如果本年度利率有变化,对利率采取按月份加权平均的做法,如1999年6月10日,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由原来的3.78%调整为2.25%,则R1999=3.78×(5/12)+2.25×(7/12)=2.89。

4.物价水平(P)。本文选用商品零售价格环比指数作为衡量价格水平的指标。

(四)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1.采用双对数模型进行建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ln s=c+?琢p+?字ln y+?啄i+?滋

其中c是常数项,α、δ、χ是解释变量的系数,μ表示随机项。

2.参数估计及检验。首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通常假定序列是平稳的,但是时间序列可能是平稳的,也可能是非平稳的。若变量的数据生成过程是非平稳过程,那么对这两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做回归,可能出现虚假回归。因此,在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之前,必须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以判断经济变量的平稳性。具体采用ADF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然后,对四个变量lns、p、lny和i进行协整检验,迹统计量为64.169、32.241均大于5%显著水平的临界值40.175、24.159,可以直接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对四个变量建立初步的模型:

ln s=-4.429 - 0.005 p + 1.495ln y +0.41 i

(-18.434) (-0.728) (60.683)(2.112)

R2=0.9942 D.W=0.611 F=1589.274 T=32

上述方程中,可以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可支配收入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变动1.495个百分点,不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但t0.025(28)=2.048>|t|,模型中解释变量的系数没有全部通过t检验;而且DW=0.579,在显著性水平?琢=0.05时,查表得dL=1.24,dU=1.65,由于DW

首先需要剔除物价,此外经验表明,居民储蓄存款不仅受到可支配收入以及利率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上期储蓄的影响,即所谓的惯性。

再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ln st=0.113 ln yt + 0.013 it + 0.899 ln st-1

(8.428)(4.244) (69.734)

R2=0.9995 D.W=1.943T=31

再一次对模型进行检验:

第一,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各解释变量的经济意义都能通过。

第二,从模型的统计检验来看,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较高,被解释变量有约99.95%可以由解释变量来解释。

第三,查表得t0.025(28)=2.0484

第四,利用D.W=1.943,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查表得dL=1.24,dU=1.65,由于dL

第五,利用怀特(white)检验判断残差项是否存在异方差性。利用Eviews软件直接进行Whites检验,由上表可以看出,P=0.208>0.05,接受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异方差。

从模型所得的各个指标可以看出,无论从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拟合检验、t检验、自相关性、异方差性来看,模型的效果都是不错的,能较好的解释居民储蓄存款波动。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简要结论

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表明:第一,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上期人均储蓄每变动1个百分点,本期储蓄同向变动0.899个百分点,具有较强的弹性。

第二,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呈现正相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与居民储蓄的高低相对应,这是符合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变动1个百分点,人均储蓄存款就同向变动0.113个百分点,具有一定的弹性。

第三,利率对城镇居民储蓄有正面影响。利率作为储蓄的价格,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影响人们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变化。存款利率变动1个百分点,人均储蓄存款就同向变动0.013个百分点,弹性较弱。

第四,物价水平对居民储蓄具有很强的负效应,这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相一致,即物价的下降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其储蓄必然会增加。

(二)政策建议

根据IS-LM模型,投资资金来源于储蓄,因此储蓄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了持续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市场物价水平,为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同时防止我国居民储蓄增长速度过快,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实际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1.保持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稳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经济发展与居民储蓄相辅相成,经济增长是居民储蓄来源的保证,居民储蓄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增长,只有两者协调发展,才能加快整个社会经济的腾飞,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收入。

2.确立符合实际经济形势的利率水平。调整存款利率应该考虑价格水平,在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物价水平普遍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表明目前的利率水平是不利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因此,建议适当上调存款利率,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3.建立和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目前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随着我国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呈现刚性。因此,政府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险,使居民对未来具有良好的心理预期,使其敢于现期消费,从而减少城乡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4.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具体可以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及开征遗产税等措施抑制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同时,通过多渠道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支付,增加其购买力,以提高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降低平均储蓄倾向。

5.改善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从以上的实证分析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并没有很明显的目的,主要受到惯性和当期收入的影响,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在收入提高之后,并没有找到自己收入增加的利用价值,其储蓄可能主要还是处于长久形成的储蓄习惯和强烈的遗传动机。一般说来,随着收入的提高,民众基本食物的需求相应下降,享受型需求则相应提高。但在我国消费结构并没有明显地提升。从我国居民现有的消费和储蓄状况来看,居民传统消费支出已经无法获得大规模的增长,只有依靠新的消费增长点,如文化等精神领域方面的消费。过去几年,我国曾经出现过一些消费热点,包括汽车、商品房,但是汽车增长点受到汽油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实际上,过去几年真正可持续的消费增长点是居民的交通通讯和文化服务消费。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比例最大的是食品支出,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将会逐渐下降,食品支出不可能成为居民消费的新增长点。2007年,消费支出中第二大项是教育文化服务,占了14%,第三大项是交通通讯,占13%,与1997年相比,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也只占10.7%,交通通讯消费仅占5.6%。文化娱乐、消费服务和通讯服务应该成为增长点,民众精神需求的提升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精品,民众旅游、交友等方面的需求要求社会提供更便利的交通通讯。随着我国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看齐,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服务方面的支出将大大增加,只要社会和企业能够有效提供这些产品,其在消费中的比例还会有明显的增长,是今后较长时间内国民消费的新增长点所在,也是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何阳钧.对湖北省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12).

[4]谢平.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J].金融研究,2003(5).

[5]徐绪松,陈彦武.预防性储蓄模型及其不确定性分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

[6]樊潇彦,高红霞.上海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3).

[7]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上一篇: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现状调查